币圈网

高三学生如何在应试教育中寻找励志故事?意林约稿函引发的思考

一周前,我在语文课上偷偷地读了《依林》。请不要有任何情绪,这是正常的。进入高三后,我总喜欢用自己的方式亵渎你眼中的宝贵时光。此外,这不是重点。看到一封来自“艺林”的活动邀请函,主题是励志。文体要求小说或散文,最好分享身边鼓舞人心的人或故事。

突发奇想,想写一篇文章发给大家,但是开始写的时候却有点犹豫。因为我真的没有发现我周围有什么鼓舞人心的东西。生活在这个最平淡的时代最平淡的地方——学校,有太多的人把自己的渴望倾注在考试上,同时,也有太多的人干脆抛弃了考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虽然我可能缺乏原则,但我应该以和谐的态度去理解,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只是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和事是我们无法理解的。我们有自己的立场,凡是不同意我们立场的人都被称为极端。就像老师不能理解学生一样,是因为兴趣;学者无法理解商人,因为信仰不同;父母无法理解自己的孩子,因为年龄。

那我呢?记得我在看旅游杂志的读者互动时,看到很多人觉得一生中至少要去一次西藏。在我看来,这已经够荒唐的了,更荒唐的是当我问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时。有时,他们的答案是一致的——因为信仰。其实我很感兴趣他们的信仰是什么,他们要在西藏找到归属感。这一切就像是假装,我无法理解,但他们仍然坚持继续他们假装的生活。

这是我无法理解的个人生活,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我无法理解为什么法国人喜欢吃三分熟的牛排,为什么日本人喜欢男女乱伦,为什么泰国人那么变态...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所能理解的只是我们自己的生活,或者说我们所站在的立场所代表的生活。我不相信“旁观者清”这句话。所谓“旁观者清”,不过是指一个自以为是的人,对自己根本不理解的事情或者根本不理解的人做出自以为是的言论。自以为是。

之前有个叫小欣的孩子给我打电话抱怨,说她不想上班了。她为生计漫无目的地奔波而感到迷茫,感到前途一片黯淡。小欣离开学校后,终于体会到了生活的真实感。这是学校无法提供的。学校所能提供的只是将一群喜欢幻想的孩子变成幻想受虐狂。换个角度想,学校只是一群想要寻求自我安慰的人的避风港。上大学无法给我们这些感受。有一天我要离开学校,然后呢?找一份你可能从未听说过的工作,每天漫无目的地奔走谋生。这些人和小新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下班后,他们仍然可以像在学校一样忙着期待周末,同时滑稽地感叹这就是生活,但事实上这只是他们能够理解的生活。

当那时的誓言化为虚无,当时的喜悦精神沦为一声声叹息,谁又会明白,我们的生活依然可以因梦想而丰富。当我用这些话安慰小欣时,她说她认为我的话是放屁。其实我也感觉自己在放屁。连“我完全能理解你现在的感受”这句话都像放屁一样。朋友再好,也不可能完全理解对方某一时刻的感受。正如钱钟书在评论中所说,“永远幸福”这句话,遥不可及,荒唐可笑。但这就是我他妈说的。事实上,我能理解的就是我想退学时的感受。应该和你现在的感受是一样的吧!

我所理解的人生没有命中注定,只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我必须小心翼翼地前行,因为人生就像一场赌博。乐观的人总是相信自己会是最后的胜利者,而悲观的人则只会抱怨为什么自己每场比赛都输了,直到最后。即使乐观者输得很惨,也没关系。他总是笑着结束赌局,而悲观者最后甚至可能失去了亮牌的勇气……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