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造车梦,以悲剧收场。
废弃的汽车工厂内,满地狼藉无人收拾,到处是危险化学物质,汽车零件、粘土模型躺在地上,无声诉说着这里的衰败。
很难不令人唏嘘。
因为这里,曾承载着一家明星造车新势力的所有梦想,见证了它的高光时刻:
首款车对标Model Y,一度被誉为“特斯拉杀手”;
四年前估值超200亿,被花旗、高盛等投资巨头看好,合力送进美股上市,巅峰市值超过580亿。
然而,从第一款车量产交付,到破产清算、再无翻身余地…
仅仅只过去一年。
何至于此啊?
Fisker如何一路走来
没错,说的就是美国电动汽车初创公司,Fisker。
这家明星公司,其实起步并不算晚,出生时就自带光环。
创始人亨里克·菲斯克(Henrik Fisker),汽车设计出身,是从业30多年的行业老兵。
创业之前,他在宝马、福特、特斯拉都工作过,参与或主导了宝马Z8、宝马X5、阿斯顿马丁DB9、V8 Vantage、Model S多款经典车型的设计。
建立Fisker,其实是他的第二次创业,第一次是在2007年,菲斯克为公司取名Fisker Automotive。
这家公司曾推出过一款插混车型Fisker Karma,2012年投入生产,但因为电池供应问题,始终难以大规模量产交付,所以只撑了一年就破产了。
2016年,菲斯克再次捡起了造车梦想,并且依然热衷于冠以己姓,创立了“Fisker2.0”——Fisker Inc.。
他找来的首席技术官大卫·金(David King)也不简单,曾打造阿斯顿马丁DB7 V12 Vantage和全新平台的开发,还参与过福特、捷豹、戴姆勒等多个车企的联合开发平台项目。
首席运营官兼首席财务官,吉塔?古普塔 - 菲斯克(Geeta Gputa-Fisker),曾管理过数十亿美元的家族办公室,以及担任“美国邵逸夫”Alfred Mann基金会的投资顾问,还拥有剑桥大学生物技术博士学位。
当然了,看名字也能猜出,她还是亨里克·菲斯克的妻子。
Fisker创立之初,创始人非常信心满满,宣称要和特斯拉打擂台。
2020年,Fisker首款车型Ocean亮相,定位中型SUV,,38999美元(约28.5万)起售,对标的就是Model Y。
这款SUV除了操控性(零百加速3.7s)、大电池(113kWh)、快充等特色外,还有太阳能车顶、可旋转中控、一键开启车内所有玻璃的“加州模式”这种差异化卖点。
这不但让消费者眼前一亮,还帮助Fisker收获了更多市场的肯定,估值冲到了29亿美元(约212亿元)。
就这样,乘借这股东风,Fisker通过借壳方式登陆纽交所上市,巅峰市值一度超过80亿美元(约584亿元)。
Fisker还制定了“轻资产战略”,自己不建工厂,和Tier 1巨头麦格纳达成合作,由麦格纳代工生产Ocean,Fisker只负责销售和售后。
但谁也没想到,那竟然就是Fisker最后的高光时刻。
此后的每一步,都让Fisker在泥潭里越陷越深。
虽然原型车2020年就已经面世,但真正的量产交付,却让客户实实在在等了两年半。
一直到2023年第二季度,Fisker才交出了第一批量产车,不过只生产了1022辆,没有达到预期的1400-1700辆,Fisker把问题归咎于次级供应商的零部件短缺。
接下来的几个月,产能也非常不理想,原本计划2023年全年生产42400辆车,菲斯克不得不先后四次下调预期,最终定下10000辆的生产目标,缩水到四分之一。
不料,即便是这个一降再降的最终目标,Fisker也连一半都没达到——只生产了4929辆。
同一年的特斯拉Model Y,已经拿下全球销冠了。
更让Fisker想不到的是,交付之后的事,才是公司真正爆雷的开始。
从“明星”到“流星”,Fisker做错了什么?
过去8年里,创始人菲斯克一直在做美丽的承诺:
智驾座舱、固态电池跑车、电动皮卡、敞篷豪华旅行车,要为年轻人打造一款“全联网移动设备”……却一个都没实现。
且不说这些都如梦幻泡影,就是Fisker已经交出的产品,也令客户大失所望,各种各样的故障层出不穷:
刹车失灵、变速杆有问题、驾驶员车门无法从车内打开,甚至还有两人的汽车引擎盖,在高速公路上突然飞起……
甚至连公司内部人员都躲不掉,董事会成员温迪·格鲁尔(Wendy Greuel) 提车后不久,她的车就在路上突然失去了动力;连古普塔·菲斯克也在兜风时遇到这个问题。
不过,公司把原因归咎到了客户车上,认为是特殊工程数据记录器无法兼容的问题。
面对如此多的严重故障,Fisker却无法为客户提供及时的维修服务,并且因为公司保修系统运转不正常,备件匮乏,这些新车都需要等待几周到几个月才能修好。
Fisker由此被客户频频投诉,一直到破产前,已经被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调查了四次——平均每3个月就被查一次。
在员工看来,Fisker的终结,可能始于汽车内部充斥的机械和软件问题,但公司内部始终没有建立起的基础流程,才是让Fisker坠入深渊的真正推手。
“混乱”是Fisker由内而外的烙印。
内部人员透露,公司长期缺乏流程,其混乱程度令人难以置信,几乎渗透公司的每一个部门,这让公司一度陷入困境。
但领导团队,似乎更在意保护Fisker的名誉,甚至为此做出了许多错误决定,这让公司离目标和市场越来越远。
有很多员工和分析认为,一切症结出在两位创始人身上。
也许第一次创业破产,给了亨里克·菲斯克某些启示,这次创立Fisker公司,他拉上了自己的老婆。
作为亨里克·菲斯克的妻子,同时也是首席财务官和首席运营官,古普塔-菲斯克在公司内部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她曾坚持取消客户服务呼叫中心,希望通过数字方式处理客户的服务请求,也就是公司的聊天机器人,具体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
直到第一批汽车交付几周后,客户联系公司,却发现无法得到帮助,求助电话全都打到了销售代表手机上,古普塔-菲斯克才认识到了不合理,聘请了外部公司提供相关服务。
不过这并没有持续很久,半年之后,呼叫中心就再度无人接听。
还有一个更大的错误决定,就是为了节省资金,古普塔-菲斯克拒绝了建立大量维修零件库存的请求。
员工们表示,这是因为她对汽车质量寄予了太多希望,多次表达了对于麦格纳制造质量的信任,认为Ocean不会遇到太多问题。
没想到,被背刺的这么惨。
更糟的是,由于备件不足,Fisker偷偷做出一个骇人听闻的决定——拆东墙补西墙。
Fisker开始从麦格纳在奥地利的生产线上“偷工减料”,这些“多”出来的零件包括电子控制单元、锁定装置、挡风玻璃、引擎盖和外部面板等。
但这样还不够,因为他们还要等待这些零件运回美国。
所以,Fisker又开始拆解被退回、以及公司为营销而存的车,甚至连创始人自己的车,都拆掉零件补给客户了。
在这种情况下,Fisker的末路早已成为定局。
随着口碑的急转直下,Fisker接到的合作也被中止,公司的资金很快就见底,开始大规模裁员,甚至量产还不到一年,Fisker就不得不停产六周,等待资金转入。
更甚至,Fisker被发现,几百万美元客户的款项不知所踪,资金链还彻底断裂。
最后的遮羞布终于被扯开,Fisker苦心营造的假象,在朝夕之间坍塌。
Fisker面临着几十起诉讼,还有众多员工的投诉和账单,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公司剩余的车打包卖给租车公司,创始人夫妻俩,还把自己的工资降到了1美元。
但这一过程的进展也并不顺利,Fisker称无法把数据传输给买家,最终耗了3个月后,这笔交易还是在2024年10月完成。
至此,电动汽车公司Fisker,一代造车新势力明星,一切归零,在加州永远长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