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这是我们俩共同作出的决定,很简单,就是想让有限的生命活出无限的精彩,多做点贡献。”55岁的廖胜元是合肥一名公交车驾驶员,这一职业也被誉为“城市摆渡人”。为了传递爱与温暖,他和妻子王学芳签下了“生命之约”,决定捐献遗体,成为“生命摆渡人”,为有需要的人带去生的希望。2025年1月2日,说起这一决定,夫妻二人异口同声:“不后悔!”
廖胜元和妻子王学芳
夫妻共同签下“生命之约”,捐献遗体传递爱心
1月2日,大皖新闻记者来到了这对“爱心夫妻”的家里,屋内干净整洁,桌上摆放着鲜花与绿植,无不透着主人对生活的热爱。说起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廖胜元打开了话匣子。他是合肥公交集团第三巴士公司的一名驾驶员,妻子和身边同事经常无偿献血,耳濡目染间,对公益事业有了新的认识。在进一步了解的过程中,他得知有人捐献遗体为医学研究做贡献,便萌生了同样的想法。他回来跟妻子一说,没想到对方并未感到惊讶,反而是大力支持,甚至也愿意成为“同路人”。
就这样,两人一拍即合,随后主动联系相关的志愿者队伍,2022年7月,夫妻俩正式签下协议,登记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百年之后将捐献遗体,造福社会。
对于52岁的王学芳而言,“乐于助人”“见义勇为”这些标签,已经伴随她十多年。因为一次看新闻得知献血的重要意义后,她主动找到献血点撸起袖子献血,这一坚持就是十多年。还有一次,她遇到有人落水,毫不犹豫跳水施救。在她看来,帮助别人,并非总是“舍”,其实是“得”,因为能收获快乐与安心,让自己更好地面对生活。
夫妻二人登记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
热爱生活,希望帮助更多人看到世界的美好
谈到生活,廖胜元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他向记者介绍,他和妻子都常常笑称,对方是自己打着灯笼找到的伴侣,一直互敬互爱,热爱生活,也热爱工作。作为一名公交车驾驶员,他十年如一日,在合肥蜀山区和肥西县城来回穿梭,虽然每天重复固定的路线,但他从不觉得枯燥,因为坐车的人不同,路边的风景也不同,车内每天有不同人在聊着家长里短,车外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他既是“摆渡人”,将乘客平安送达目的地;也是“见证人”,见证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他很享受这种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祥和氛围。
廖胜元说,对于这种生活状态,他感到很知足,而决定捐献遗体,一方面是为了回报社会,传递正能量,另一方面也正是希望用血肉之躯点亮生命之光,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重新看到这美好的世界,享受世界的美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夫妻携手签下“生命之约”,延续生命的精彩,在不少人眼中,这是大爱的体现,但王学芳总是低调地说:“没什么,就是平常的一件小事。”她告诉记者,她从未刻意去将这一举动定义为“义举”“壮举”,也不会去多想这么做背后的不凡意义,只觉得和自己坚持了许久的无偿献血一样,就是在献爱心,力所能及地去帮助他人,是在平常的生活中做出的平凡的决定。
夫妻俩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
参与者越来越多,希望大家携手发现美、传递爱
捐献遗体,最难过的还是思想观念这一关。廖胜元向记者介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忌谈生死,甚至对“遗体”两个字都感到忌讳。起初,他和妻子决定签协议时,也担心家人,尤其是父母的反对,不料年过八旬的老父亲在听他们吐露心声后,也表达了理解。当时正上高中的女儿或许还不能完全理解他们这么做的意义,但也未反对。身边还有同事得知此事后,也向他详细打听,有人更是直接表达了效仿的意愿,这让他们感到欣慰。
更令夫妻二人感到高兴的是,近年来,他们的志愿者队伍在不断壮大,一些人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转变,从不理解转变为理解,有人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参与者也从个别人转变为不少人,“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个人思想观念转变的体现,更是社会风气转变的生动写照,我相信会有更多人参与进来。”廖胜元说道。
如今王学芳已经退休,有更多闲暇时光来享受生活,她直言,登记捐献遗体后,没有了后顾之忧,她和丈夫都感到更加轻松,能够更加放松、从容、坦然地面对生活、生死,用更乐观与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每一天。
回首刚刚过去的一年,廖胜元仍旧总结为“顺顺利利,知足满足”,父母身体健康,女儿上了大学,夫妻二人各有所为,相濡以沫,平淡中有甜蜜。展望崭新的2025年,夫妻俩表示,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他们的志愿者队伍,共同发现美、传递爱,互帮互助,温暖更多人。
大皖新闻记者 韩喻
编辑 陶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