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网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新时代教育强国与健康中国的重要战略

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建设教育强国、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党中央、人民群众、社会关心的重大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成长。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注重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 2023年4月,教育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全面加强和改善学生心理健康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标志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摆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在今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让学生充满活力,追求梦想。

心理健康工作如何得到进一步重视?如何让相关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如何完善监测预警,有效提升服务保障? 10月18日,民进党中央主办的全国政协“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障青少年成长”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各领域专家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齐聚一堂,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共同回答这个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答题”。

“五育并举”的有力载体

《行动计划》提出了“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理念,首次开创性地用“德育心、智育心、强心育人”来诠释“五育”。以强身健心、以美养心、以劳强心”。 “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内涵关系为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会上,多位政协委员、专家就创新促进心理健康“五育”载体、完善长效机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辛思进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着力促进全民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全面发展,努力遵循教育规律,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学校努力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结合、融入思想政治课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持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全链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全方位关怀。学生健康成长。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谢敏浩提出,通过“以身强心”,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 “建议大力宣传运动有利于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的知识,提高公众对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重要性的认识,培养青少年养成主动锻炼的良好习惯,为青少年提供积极锻炼的良好习惯。”具有科学锻炼和伤害预防知识的人。并指导,增加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评价中的权重。”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二中艺体中心主任孟岩始终关注美育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她表示,各级教育部门要组织专题培训,增强教师对美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重要性的认识,优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配置,形成以心理教师和美育为主导的协作团队。 、思想政治教师。开发以艺术为载体的系统心理课程,加强美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实践。

应邀出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谢家湾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刘西亚分享了学校的教学实践。 “无论是初中还是小学,我们保证孩子们每天有60分钟的体育课,每天2小时的锻炼时间,10小时的睡眠时间。”这种教学方法的结果是:孩子们在质量监控中学习成绩A 以上的可以达到60%,A以上的可以达到95%以上,表现出身心健康、思维能力强等群体素质。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强。 “要限制中小学分数制、过渡式的卷入式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以清华、北大录取人数为衡量优质高中的评价方式,减少‘生师’关系。”全国政协委员、实验小学校长刘西亚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教育集团在调查中发现,仍有部分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无能为力或不愿意做,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二是教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激励机制不健全;三是教育督导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要加强各类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队伍的专业能力建设,加强相关学科和师范院校的能力建设,培养大批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领域的专业人才,确保专业工作落到实处。”由专业人士推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董奇表示。建议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完善鼓励教师创新的机制,在优秀评价、职称晋升等方面把心理健康工作放在优先位置,将教育检查评价与心理健康工作挂钩。教育,用科学的评价促进教师研究学生心理。 ,注重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和学习动机之间的相关性。”高金峰说。

构建精准系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蒋毅表示,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一些尚未达到临床诊断标准,但却是影响心理健康潜在因素的大脑认知活动异常问题,往往很难被家长和教育者发现和适当干预。另一方面,心理活动又容易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以及家庭环境的塑造,以现有的专业能力很难满足日益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蒋毅说。

因此,更全面、准确地描述当今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深入揭示其背后的各种机制,制定有效的教育促进和干预方案,成为了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当今我国的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领域。 “重要而紧迫的科研任务。”董奇提出,要大力开展脑发育基础科学研究,努力揭示相关问题的内在规律,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融合,为早期预防、及时预警、有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

蒋毅还认为,应加大对心理学、脑认知前沿技术研发的投入,继续加大心理学、认知科学的普及力度。同时,根据身心健康筛查结果,聚焦重点问题群体,深入挖掘神经障碍等可能的内因和校园暴力、家庭暴力等外因,及时精准干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党组书记沉蓓莉始终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在她看来,孩子缺乏知识和社会经验,心理社会功能不成熟,无法发现心理异常并进行自我调节。心理问题一旦不及时发现和干预,就可能导致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

“因此,要提早关注、早发现、早干预。加强对儿童的教育引导,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小学日常教学内容。提高家庭、学校、幼儿园和学校的养育意识和方法。”加强儿童课外教育,增加儿童体育活动和劳动实践时长,扩大对困难儿童的公益救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院长王刚提到了儿童青少年自残、自杀的问题。 “儿童青少年自残、自杀绝大多数是由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引起的,是医学问题,而不是纯粹的心理问题。在目前学校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心理服务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结合医疗资源,采取‘预防-筛查-诊断-治疗-管理’的综合医疗服务模式解决儿童青少年自伤、自杀问题。”王刚建议,筛查、优化、整治。 。具有充足循证医学证据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可以在预防、筛查、诊断、治疗、管理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例如,在筛查过程中,通过采集面部微表情、声音、心率、皮肤电极、步态等多模态信号,可以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在诊断过程中,采用大型模型进行AI辅助诊断,大大提高了诊断准确率,提高了对青少年自伤、自杀的整体干预水平。

“不仅如此,我认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可以应用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整个领域,开发智能评估系统、个性化咨询工具等,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心理健康服务。”沉蓓莉说道。

委员和专家一致认为,要用“精准评估”带动“精准保障”,“从面到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之路。

“家-校-俱乐部”的协同作用

“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教育体系共同贯穿人类的整个发展过程。加强“家校共同体”协同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支撑。这也是保护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举措。

这是与会委员和专家的共识。

但在调查过程中,委员们发现,在实际工作中,“家校客户”三个社群长期割裂,各自演变成独立的教育生态系统,定位不准确、协调性差。对此,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民进委主委李和平建议,“家校俱乐部”齐心协力,保护学生心理。青年学生的健康。 “家庭要赋权、打基础。家长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注重言传身教,不断提高处理亲子关系和家庭矛盾的能力。学校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按标准配备心理咨询室和师资,开好心理健康课,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评估,“终身个案”持续跟踪,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健康的和教育部门,探索建立“全日制、多平台、一站式”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既分工、发挥各自优势,又融为一体、凝聚育人。共同努力。”李和平说。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教育联会顾问陈卓熹也结合香港防治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经验,提出了多维度努力的意见和建议。来自各行各业。

他建议为工作人员提供培训,以便及早发现、支持并及时转介有危险信号的学生。编制相关手册和指南,规范操作,指导学校应对突发事件,让学校成为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第一线。通过学校、社区、群众组织等对家长进行教育,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家长对青少年成长的认识。政府动员和支持志愿者团体和专业社会服务机构提供专门的心理健康和情绪咨询。社会服务机构成立线上帮扶小组,寻找、联系边缘化、隐性青少年,线上线下及时干预和支持。和辅导。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民进委副主任孟冬梅认为,目前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整体协调机制不完善,部门间沟通渠道尚未完全畅通。如果没有共同努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防护网”还没有真正织得严密。

“建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制定统筹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职责,建立定期会商制度,打通部门间沟通协作障碍,促进教育、民政、妇联、卫生、司法、宣传、网信、公安、街道等部门通力合作,提供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孟冬梅说。 “我相信,在政府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在各方齐心协力、多方位的努力下,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一定会得到改善,我们的下一代一定能够抵御各种侵害。”心理压力并茁壮成长。”陈卓熹在会上说出了委员和专家的共同心声。

记者:卢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