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网

山里山外贵州人|靳文艺:“链接”黔沪文化的贵州人

“笔歌墨舞”“以美利天下”……12月中旬,走进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矗立在展馆序厅模拟书法碑林的高大发光灯柱映入眼帘,强烈的视觉震撼顿时将观众带入一个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恢宏场景,刘海粟美术馆一年一度的学术研究大展“百年吞吐——刘海粟书法大展”正在举办。

这是刘海粟美术馆建馆近30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专题研究展,诸多国宝级展品及创新展陈,让观众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国粹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解放日报、澎湃新闻等中央和地方数十家媒体反复多次报道,展览在海内外产生很大影响。

刘海粟书法大展序厅场景

这一展览的总策展人靳文艺是贵州人,出生于贵州省大方县,清华大学艺术硕士毕业,是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库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长宁区文联副主席;曾先后在贵州日报、厦门日报、新民晚报工作20余年,2015年调入刘海粟美术馆担任副馆长。

靳文艺创作牙舟陶

作为分管学术、研究、收藏、策展、新闻的业务馆长,靳文艺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奔赴于黔沪两地进行艺术创作。深厚的家乡情怀和镌刻在骨子里的贵州民族民间文化,成为他重要的艺术创作元素,也使他成为黔沪文化交流的“链接人”。

传承,为家乡文化建设建言

近日,贵州留法画家杨秀涛美术馆交流座谈会在上海举办。杨秀涛是贵州高等美术教育的奠基人,1896年出生于铜仁江口县,1920年考入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后到法国留学。回到上海后,曾担任上海新华艺专的西画系主任、上海大学美术系教授,在学习和工作中与许多如今如雷贯耳的艺术大家有很多交集。

靳文艺

受邀参加座谈会的靳文艺,查阅了刘海粟美术馆馆藏资料,了解杨秀涛在上海的学习生活情况,联系上海美术界的专家学者与家乡的访问团共同探讨杨秀涛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和教育方面的成就,为贵州美术教育的文脉梳理和杨秀涛美术馆建设建言献策。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杨秀涛对贵州的美术教育最早引入了现代教育理念,并身体力行通过大量的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师资队伍,为贵州高等美术教育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和杨秀涛同时代的艺术家,如刘海粟、徐悲鸿、颜文樑、林风眠、潘玉良等,都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拓者。杨秀涛的艺术生涯、追求和成就,也是贵州艺术链接上海、链接世界的文化纽带,是贵州现代美术教育发展史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靳文艺说,贵州正在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挖掘和整理杨秀涛相关史料,筹建杨秀涛美术馆,传承其追求艺术的精神和对家乡教育的贡献,可以成为打造贵州文化旅游品牌资源的一部分。

创作,一幅画作情牵黔沪

虽然离家千里,隔不断的还是那份乡愁。靳文艺时刻关注贵州的发展变化,这给他带来创作灵感。2020年4月,上海中华艺术宫“上海‘召唤’抗击疫情专题展览”上,一幅以超写实手法创作的主题油画《抗疫天使——2020年2月9日,武汉,晴》感动了千万观众。

画面中,戴着护目镜的白衣天使眼含热泪,镜片上布满了晶莹剔透的水珠。

靳文艺创作的油画《抗疫天使——2020年2月9日,武汉,晴》

“画面上的主角就是一位贵州援鄂护士,我就是在关注贵州疫情时,从网上看到的场景。”在靳文艺的讲述中,时间仿佛又回到四年前。

2020年2月,各地医疗队紧急驰援湖北武汉,每天都关注贵州新闻报道的靳文艺看到一位贵州援鄂医护人员,护目镜布满水珠,眼睛只能从水珠留下的缝隙看清前行的路。靳文艺深受感动,决定用超级写实主义方法把这一场景画出来。

为了真实体验防护服下的医务工作者状态,靳文艺甚至买了护目镜戴上几个小时,体验泪目的真实状态。这幅作品从1.3万件参选作品中被选为800件入选作品参展,作品受到上海市民的极大关注,观众纷纷被医护人员的无私无畏打动。

作品中的“主角”在哪?靳文艺通过贵州媒体发起了“寻人启事”,找到了贵州援鄂的护士长龙艳。在中华艺术宫第一眼看到这张以自己为原型的作品时,龙艳的眼泪便止不住地往下掉。最后,这幅画作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永久收藏。

学习,难忘牙舟陶之约

贵州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一直是靳文艺不断探索与创作的源泉。2006年,他开始关注平塘的牙舟陶,此后每年,他都会到牙舟镇跟如今已90岁高龄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福高老人学习陶艺,共同探讨牙舟陶的创作。

“每次去之前,我给张福高老人打电话,他都很期待,这个牙舟陶之约一直持续至今。”靳文艺感慨地说。

靳文艺和牙舟陶非遗传承人张福高

“牙舟陶是非常独特的陶器,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还蕴含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图腾文化,釉色古朴,加上手工捏制的天然趣味和人文温度,做出来的东西非常有意思。”每次,靳文艺都会从平塘带些牙舟陶作为礼物送给上海的朋友,朋友们惊奇于贵州独特而丰富的民间文化,惊叹于传统非遗的制作工艺。

在共同的探讨与学习中,张福高老人的创作思路也如花绽放,创作出很多精彩作品。靳文艺会把师傅的作品带回来参加上海的陶瓷展览,从2019年至今,靳文艺与张福高老人创作的牙舟陶作品,参加上海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展览,国内外评委都给予高度评价,几乎每次都获得匠心传承奖。

靳文艺到牙舟镇把获奖证书给张福高老人

牙舟陶的创作,既是靳文艺与陶器的情感链接,也是靳文艺与家乡情感的链接,这种链接最终也在靳文艺的陶艺作品和绘画作品中呈现出来。

生于贵州,长于贵州,贵州的点点滴滴,都成为靳文艺创作的源泉。回到家乡贵州,他走访老艺人、学习老技艺。用手中的画笔,画民族民间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的穿越与反差,画眼中之见与心中之景,在传承与创新中轮回,离不开的还是对故乡的那一份情感。故乡的多元民族文化犹如天然养料和创作土壤,丰富的经历又给予靳文艺独特的文化体验和滋养。从事艺术创作30年来,靳文艺已有一百余幅美术作品被国家及省市级美术馆、博物馆、研究机构收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静

编辑 徐微微

二审 杨韬

三审 覃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