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贵州第一条高速铁路贵广高铁全线开通运营,标志着贵州迈入高铁时代。以此为开端,十年间我省相继建成贵阳至昆明、贵阳至长沙、贵阳至重庆、贵阳至成都、贵阳至南宁等高铁,全面融入国家高铁“八横八纵”网,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塑造了贵州内陆开放新格局。
2024年,贵州迎来高铁开通十周年,贵州日报天眼新闻推出“高铁十年·飞驰贵州”系列报道,记录贵州高铁交通网络从无到有、从有到全的追赶,反映贵州出山跨海的生动实践和交通巨变下的高质量发展故事。
冬日的清晨,寒风吹打在陈利脸上,令她不由得打了个冷颤,忙将大衣的领子立了起来,拖着行李箱快步走进贵阳北站。
此时,高铁站的大屏幕显示7时30分,她执乘的列车班次将在10点钟准时从贵阳发出,开往羊城广州。
人潮奔涌,城市农村,山川江河,在繁忙的贵广线上,每一次出勤,陈利都能看到这些熟悉的景象。
工作中的陈利
33岁的她已有15年的乘务工作经历,是成都局贵阳客运段的一名列车长。十年前,贵州开出第一趟动车组,正是陈利担任的列车长。
玫红的制服,定制的帽子,彩色的丝巾,陪伴了她许多年。仔细整理完着装后,陈利对着礼仪镜露出了标志的微笑。
“大家都说我是个爱笑的女孩,但干这行不能哈哈大笑,我们的笑是经过严格培训的。”
当年,贵州组建的第一支动车队共34人,从5300多人里精选出来,陈利是其中之一。
2014年贵广高铁乘务员进行茶艺培训。张丁欢 摄
人员选拔出来后,先后辗转贵阳、长沙、重庆等地,进行了长达7个多月的系统化集训。
那时候,这些准“动姐”们每天要练站姿、蹲姿、坐姿、走姿,学习妆容、微笑、鞠躬、问好、指引手势等礼仪......
头上顶书、双膝夹纸,挺胸、抬头、收腹……是她们每天的必修课,每次要站1小时以上,每天累计10多个小时。
“有时,还会要求我们用牙齿咬住筷子,露齿6到8颗,主要是练习和定格笑肌,保持30分钟左右,一天训练下来,脸部肌肉都僵硬了。”
“训得我们一个个腿脚红肿,面部肌肉抽搐,口水直淌......”陈利调侃着那些“苦日子”,“苦是苦了点,但值!”
贵广高铁第一批乘务员进行苗语培训。葛蕾 摄
为迎接贵州高铁时代的到来,女孩们做足了准备,那会儿年仅23岁的陈利知道,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动姐”并不容易。
“考取动车上岗资格证、普通话国家二乙或以上证书是必备条件,高铁常识、作业流程、车机联控、应急处置等专业知识更是必备技能。”
除了普通话,陈利她们还要学习英语口语、少数民族语言和风俗习惯等内容,以便更好地为旅客服务。
“我们是贵州第一只动车队,之前没有动车服务的经验,因此抓住在长沙,重庆上车观摩时的机会,从每一个细节处努力吸收动车服务的相关知识。”陈利回忆道。
在此之前,陈利一直从事着普速列车的乘务工作。在她心里,能成为一名“动姐”,倍儿有面。
直至2014年12月26日,自信满满的陈利领着班组的4名小姐妹列队向贵广高铁首发车走去。
高挑的身材、时尚的制服、整齐划一的步履,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引得不少旅客驻足观看。
“那天动车坐满了旅客,还有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年轻人,他们在车辆里载歌载舞,吹起芦笙,拉着我们列车员合影。”
贵广高铁首发日车厢里旅客载歌载舞。 张丁欢 摄
聊起十年前的首发日,陈利依旧很激动。“因为首发车要搞直播嘛,那天我妈妈守在电视机前,直到看见我了,高兴得不得了。”
“开通高铁后,从贵阳到广州只要4个小时,可以早饮广东茶,午食酸汤鱼。”说着说着,陈利聊起与广州的故事。
广州是什么味道?在陈利眼中,广州的味道是一碗绿豆汤。
2007年,陈利入职贵阳铁路客运段,值勤的第一趟列车,便是贵阳开往广州的普速列车。
值乘普速列车时期的陈利(右一)
“车上没有空调,大热天里,短衬衫也被汗水打湿,热得我都想哭。”回忆起第一次值勤铁路客运,陈利记忆犹新。
年轻的姑娘,闷热的车厢,喧嚣的旅程,陈利就这样一路来到广州,心想到了目的地就好了,可是夏季的广州也是酷热难耐。“下车除空气好了以外,吹到脸上的风都是热的。”陈利笑笑说。
看着陈利一行年轻人被热气蒸腾的样子,当时的值勤列车长自掏腰包,请她们一人喝了一碗冰绿豆汤。
“那是我这辈子喝过最好喝的绿豆汤,喝下去的瞬间便凉快了,这么多年我依然没有忘记它的味道。”陈利回想起来,眼神中出现了亮光。
“如今到了广州,我也会偶尔买上一碗绿豆汤,还是那碗汤,可是再也找不到当初的那种味道了。”
时光辗转,高铁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软绵绵的座椅,温度适中的车厢,窗外飞驰着倒退的景色,让旅途更加舒适快捷。
在陈利看来,旅客手中的行李箱,就是两个铁路时代变迁的最好证明。
每一趟列车到站,陈利与同事需要站到车门口,迎接旅客上车。大大小小的箱子、用布包裹着系在肩上的行李都是烙在绿皮普速列车上的印记。
“现在即使是最繁忙的春运,拖着厚重行李的乘客也越来越少了。大概是高铁加快了人们回家的速度,大家更愿意选择轻装出行。”陈利说。
当贵州的高铁线路越来越密集,陈利还担任了沪昆线西段、成贵线高铁的首发乘务工作,这个笑起来甜甜的“动姐”始终让人印象深刻。
陈利(左三)与旅客们合影
“去年榕江爆火的“村超”,让贵广线的客流量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旅客开始将关注点转向贵州。”陈利说。
经常来贵阳出差的吴先生颇有同感,这两年贵州旅游太火了,尤其是避暑季,临时出差的话,只能祈祷候补时能买到高铁票了。
“有时,我站在车厢连接处,透过车窗,与相对而行的绿皮车短暂交汇时,仿佛回看到两个出行时代的影子。”陈利说。
在她看来,作为高铁动车组一员,自己也是旅客进入贵州前的初印象。提供更优质更温馨的服务,是她不变的初心。
“任由速度再快,微笑的形象永远不会变,就像贵广动车首发那天,我们一如既往。”说着,陈利笑出了酒窝。
策划 / 顾海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图、视频 / 刘力维 王怡 安启余
海报 / 龙春宇
特别鸣谢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贵阳客运段
编辑 姚梅
二审 王淑宜
三审 顾海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