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1月8日,在第25个记者节之际,《谢六逸全集》发布会暨谢六逸新闻教育思想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作为现代新闻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贵州贵阳人谢六逸是中国新闻学教育的开拓者之一。围绕谢六逸先生生平事迹及教育贡献,天眼新闻推出系列报道,回溯谢六逸先生在新闻教育领域的卓越成就,及其与沪黔两地的深厚渊源,以飨读者。
“复旦新闻教育是在谢六逸先生开启的事业的基础上,经过多位主任、院长的接续前行,开枝散叶。复旦新闻教育的薪火绵延传递,发扬光大,惠及中国新闻教育界,进而成为中国新闻教育的旗舰。”11月8日,《谢六逸全集》发布会暨谢六逸新闻教育思想研讨会于上海举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认为,谢六逸的卓越贡献,让复旦新闻教育乃至中国新闻教育事业,站在了时代的前面。
谢六逸
1929年,复旦大学新闻系从国文系独立出来建系,出生于贵阳的谢六逸担任首任系主任。彼时的复旦新闻系在他的带动下成绩斐然,名声突出,有着“江南独树一帜,与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并称瑜亮”一说。
作为复旦新闻学系首任掌门人,谢六逸在《复旦大学新闻学系简章》中对学制、招生、培养目标、教育计划、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等方面作认真设计,并在其中陈述办系宗旨:“本系之设,即在矫正斯弊。庶几润泽报章,指导社会,言而有文,行而能远。”新闻学系的培养目标则为:“养成本国报纸编辑与经营人才。”
“谢六逸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学术研究,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院长张昆说,谢六逸非常重视新闻理论的研究,他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推动了复旦大学学术研究水平发展。
1933年,谢六逸在担任上海《申报》新闻函授学校教授期间,先后编撰了《实用新闻学》《新闻资料储藏研究》《国外新闻事业》等教材。他指导学生广泛地研究新闻问题,大力推动新闻的研究。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复旦大学学生先后发刊了多种新闻学理论刊物。
谢六逸在新闻理论上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观点,比如“新闻即史”,主张新闻记者“必须具备史德、史才、史识三个条件”。在能力提升上,谢六逸认为本科生的课程设置需保持“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与科研并重”,于是他带领学生动手办报,边学边实践。同时邀请叶圣陶、丰子恺、《申报》总管理处设计处主任戈公振,《时事新报》主笔陈布雷等学界和业界的精英来给学生上课,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谢六逸履历表,翻拍自复旦大学档案馆馆藏
“这类课程设置放在今天,仍然是具有前瞻性的举措。”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表示,谢六逸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就将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作为重要资源加入人文学科研究传统中,值得后人不断学习。
在张涛甫看来,复旦新闻教育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新闻教育的“母机”,与谢六逸早年的新闻教育理念与实践密不可分。他为复旦新闻教育钉的“第一粒扣子”,奠定了复旦新闻教育近百年的基石,而复旦新闻教育也深广地影响了中国新闻教育的方向和路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珊珊 陈江南
编辑 刘娟
二审杨韬
三审 周文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