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用户量突破12.44亿,二线及以上城市用户净增超5千万
11月5日,国内知名的商业智能数据服务商QuestMobile发布了中国移动互联网2024年秋季报告。数据显示,截止到2024年9月份,移动互联网月活用户为12.44亿,同比增长1.7%,同时,用户黏性仍在持续增长,移动互联网全网用户月人均使用时长达到164.7小时,同比增加了4.3%。
这背后,一个新的现象是,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活跃用户出现了强势反弹,同比净增超过5000万,用户占比分别达到9.8%、18.5%、19.7%,一改近两年来三四五线及以下城市新增用户支撑增长大盘的格局,凸显出数字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内生动力”正在改变,“数字与实体消费一体化模式”正在走向深入。
数字基础设施稳步发展
“数字化”成为大众消费增长新动能
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到2024年9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月度活跃用户达到12.44亿,同比增长1.7%,其中,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活跃用户呈现出强势反弹的态势,同比净增超过5000万,用户占比分别达到9.8%、18.5%、19.7%。
这种变化,不仅改变了过去几年因疫情影响而出现的三四五线及以下城市新增用户净增的局面,还改变了自短视频崛起之后,整个移动互联网新增用户依赖“下沉市场”支撑的长期趋势,凸显出数字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正在发生本质改变!
这背后,一方面是数字基础设施稳步发展,截止到2024年8月,5G基站数达到404.2万个,5G用户数达到9.7亿。这为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以及由此带来的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另一方面,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持续加深,早在2023年底,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的占比分别达到81.3%、18.7%,显示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数字动能非常强劲。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整个电信行业,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业务收入规模已经达到2584亿,在全行业收入占比中,达到了25%,远超去年的21.2%。
此外,2024年,在生成式AI的助力下,线上线下一体化应用蓬勃发展,创造出了内容、实物、服务等“多元消费模式”,以及数十种创新性的消费场景。这不仅持续增加了用户使用黏性,还推动了用户线上消费能力提升。截止到9月份,全网月人均使用时长达到164.7小时,同比增长了4.3%,全网用户中,消费能力超过1000元的用户合计占比突破7成。
“数字产业化”持续发力
内容、消费、购物金融稳健增长
移动互联网各领域发展数据,也印证了“数字产业化”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过去一年来,视频、游戏在内的泛娱乐消费,线上线下结合的本地消费、文旅消费、大宗消费,以及购物、金融理财均出现了稳健增长态势。
泛娱乐消费方面,短视频行业月度活跃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0亿,截止到9月,达到了10.26亿,同比增长4.7%,月人均使用时长约为60小时,其中,抖音、快手两大平台占据了近七成的用户时长,占比分别达到50.8%、17.3%;手机游戏方面,新上线的APP类游戏流量持续增长,暑期的月度活跃用户最高达到1.66亿,同比增长25.7%,而微信小程序游戏也蓬勃发展,暑期最高月活跃用户数达到5.99亿。
泛生活消费方面,截止到9月份,美团、大众点评月度活跃用户分别达到4.85亿、1.24亿,同比分别增长了12.4%、9.6%;平台之外,各连锁餐饮品牌、咖啡茶饮品牌纷纷发力点单小程序,用户增速更快,麦当劳、瑞幸咖啡、蜜雪冰城月度活跃用户分别达到4114万、3585万、5737万,同比分别增长了43.7%、22.4%、45.8%。
暑期大型演唱会、县域游、自驾游、“文博热”也十分火爆,8月份,大麦、摩天轮票务“APP 小程序”的全景流量分别达到4606万、779万,同比增长了16.4%、31.5%,且二者的用户画像上,90后、00后成为绝对主力,占比分别达到81%、77.8%。
移动购物方面,随着阿里、腾讯、京东等各家企业物流、支付壁垒打破,且“互联网 二手”的循环经济深受年轻人喜爱,行业重新进入了稳健增长局面。2024年9月,移动购物APP行业月活跃用户规模同比增长6.1%,达到10.91亿,其中,80后、90后、00后用户占比同比增长了2.5%,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用户同比增长了3.3%,这也改变了此前“下沉市场”、“银发群体”持续支撑增长的局面。
金融、理财领域,更是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基础技术的完善,以及金融行业数字化升级,进入到了发展的“快车道”。
截止到9月份,行业整体活跃渗透率达到79.7%,手机银行APP行业月度活跃用户规模达到5.72亿,同比增长了7.4%。而从9月24日开始A股持续上涨,9月30日三大股指大幅高开,进一步激发用户使用股票交易APP的热情,国庆假期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同花顺、东方财富、涨乐财富通等多个股票交易APP日活跃用户规模达到近期流量峰值,分别为2690.5、1202.8、569.2,较去年同期增长了80%、62.1%、76.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