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深秋,走进海拔近2000米的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箭竹苗乡。天气渐冷,但沿途风景却很美。喝完两碗自酿米酒后,建竹苗乡团结村的苗族大哥向子军从家里拿出芦笙,在院子里吹奏、跳舞。 “现在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收入增加了,生活也更好了!”向子君高兴地告诉记者。
沿着向子君家门前的水泥路走下山,大约500米处,有一个天然溶洞,名叫大黑洞。 2008年,向子君装修了自己的房子,开了一家农家乐。但由于景区知名度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游客不多,农家乐一度经营困难。
2015年,古蔺县政府对大黑洞风景区进行了整体开发。今年7月,大黑洞试运营。景区内壮丽的溶洞景观、浓郁的苗族民俗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游客。今年,向子君的农家乐销售额已经突破20万元。
“我们要真正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我们的支柱产业!”箭竹苗乡党委副书记刘晓宇告诉记者,政府鼓励贫困农民开办农家乐、办乡村旅馆,销售苗鸡、腊肉等农业特产,壮大扶贫产业,将形成新的脱贫攻坚模式。增长点,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在古蔺县脱贫攻坚“新长征”中,箭竹苗乡依托绿色自然风光,依山傍水,打造大黑洞风景区。古蔺县太平镇正在弘扬红色文化、保护红色遗址方面做文章。开发红色资源。
赤水河畔,素有“山小镇”之称的太平古镇,依山傍水。古镇里,带露台的木屋散布在石板街道上。这些建筑大多建于清末民初,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沿着古镇的台阶从上到下一直走到赤水河边。河边有一座纪念碑,上面写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次渡赤水太平渡”。 1935年,红军长征第二次、第四次赤水渡口的主要渡口就在太平镇。
太平镇随处可见红色遗迹: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同志故居,红军总政治部、红军临时医院、苏维埃等87处红军遗迹。临时银行保存完好。太平渡轮陈列馆、红军第四次长征跨赤水纪念碑也位于该镇。红军的故事广为流传。
家住太平古镇老街的车胜银已经90岁了,但精神依然良好。他说:“1935年,我年仅9岁,亲眼目睹红军渡过赤水河,红军上街动员群众、写红色标语、宣传抗战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历历在目。” 1946年,车胜寅参加革命。 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1986年退休后,他致力于保护红色遗产,并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经历,自愿向邻居和路过的游客宣传长征精神。他所看到和听到的。
如今,太平古镇着力打造红色旅游,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每逢节假日,不少游客前来参观,既传播了红色文化,又增加了经济收入。
古蔺县位于四川省南部,川黔交界处,居住着汉、苗、彝、回等26个民族,总人口85万。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四川省革命老区县。按照脱贫任务目标,到2018年底,该县将全面完成7.43万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圆满实现2019年贫困县“摘帽”的目标。无疑,这是一场硬仗。
古蔺县县长陈廷军表示,为实现“率先脱贫、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古蔺县坚持旅游扶贫大型景区开发、乡村旅游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开发。推动“四带动”,帮助农民增收。
古蔺县科学开发、合理利用绿色生态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打好红绿牌,打造“生态田园、红色古蔺”,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 “1935年,红军四渡赤水,历时72天。其间,红军三次进入古蔺,战斗了54天,为古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刻,陈廷军表示,古林人民正在齐心协力,传承不畏困难、敢于胜利的长征精神,弘扬古林精神。 “乐观、自强、斗志”打赢这场新的战役。
(人民日报2016年10月23日第4版)
人民日报记者 金正波 王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