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网

东营市演讲与口才协会成功举办本土作家薄文军作品朗诵会

大众网记者 张艳秋 通讯员 李爱国 东营报道

10月23日,在这个金秋送爽、硕果累累的季节,东营市迎来了一场文化艺术的盛宴——东营本土作家作品朗诵会。此次盛会是由东营市委宣传部主办的2024年读书节的系列活动之一,东营市演讲与口才协会的十余名朗诵艺术家倾情演绎了本土作家薄文军的作品,以朗诵的形式弘扬本土文学,传承文化血脉。

活动在东营市城里城外研学基地举行。朗诵会由“家乡吟者”“文化匠者”“黄河歌者”三个篇章组成,每一篇章都是对薄文军先生文学世界的深情探索与致敬。通过朗诵艺术家的动情表达,薄文军先生笔下流淌的家乡情怀、文化追求与黄河之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让在场的每一位听众都能感受到那份深沉而炽热的情感。

在“家乡吟者”篇章中,薄文军先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家乡的风景与人情,如《1938年春节,我家在惊慌恐怖中度过》中历史的沧桑与人民的坚韧,《菊殇》中生命的凋零与希望的重生,《琴音》中艺术的韵律与亲情的感动,每一篇作品都让人沉醉其中,感受那份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与热爱。

“文化匠者”篇章则展现了薄文军先生作为文化学者的广博与深邃。他笔下的作品,不仅是对东营文化发展的独到见解与殷切期望,更是对后来者的激励与鞭策。《勇毅向前,再续辉煌》表达了作者对文化事业的孜孜以求与精益求精,《东营文化写意》与《东营传统文化要义的“五个一”》则是对东营文化精髓的精练概括,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此外,还特别朗诵了薄文军先生的遗作《〈国朝山左诗抄〉中的利津乐安作者诗篇》,以此缅怀他对文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让人在感动中感受到他精神的永恒与作品的不朽。

“黄河歌者”篇章中,薄文军先生对母亲河的深情颂歌被一一呈现。他笔下的黄河,既是生命的源泉,也是精神的象征。《母亲河:生命中的一条河》等作品,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让人仿佛置身于黄河之畔,感受那份壮阔与温柔。这些作品不仅是对黄河文化的致敬,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的期许与呼唤。

朗诵会的尾声部分,全体朗诵者共同诵读了《东营赋》片段,将整场活动推向了高潮。这部作品不仅是对东营历史文化的全面梳理和赞美,更是薄文军先生文学才华的集中展现。

本次活动得到东营市城里城外研学基地的大力支持,为这场文学盛宴精心布置了典雅而富有文化底蕴的舞台,提供了细心周到的服务。研学基地负责人曲双表示,希望打造一个文化活动的温馨家园,举办更多这样有意义的活动,为东营市的文化艺术建设贡献力量。

活动由东营市演讲与口才协会主席宋宗周带队,副主席李爱国主持,副主席李杰、秘书长黄秀芬与十余名骨干会员共同参与朗诵。此次朗诵会不仅是一场文学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情感的升华。它让人们在缅怀薄文军先生的同时,更加珍惜和传承他所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后,东营市演讲与口才协会将继续致力于推广本土文学,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让文学的星河在东营的天空中更加璀璨闪耀。

薄文军简介:

薄文军(1969.3-2022.4),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山东黄河文化经济发展促进会常务理事、东营日报社总编室主任、东营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东营市精品旅游促进会咨询委员会委员、东营市地名委员会专家库专家、东营市谱牒文化研究会顾问,黄河口地域文化研究学者、著名作家、资深媒体人。

多年来,薄文军先生笔耕不辍,1988年10月在上海《少年文艺》发表处女作小说《一杆洞箫》,后在《光明日报》《词刊》《少年文艺》《散文百家》《短篇小说》《山东作家》《杂文报》《中国水利报》《齐鲁晚报》《山东工人报》《山东青年报》《山东教育报》《深圳法制报》《西安日报》《北京晨报》《东营日报》《黄河口文学》等报纸杂志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各类文学作品1000余篇。电视散文《琴音》在中央电视台一、三频道多次播出。《文化乡·蔬菜乡》《父亲的扁担》《烟雨中的石岛湾》《湿地·天鹅·黄河口》《黄河礼赞》等作品在省内外获奖,三度获得东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著有地域文化书《穿越黄河口》《黄河口旅游文化》,长篇报告文学《印象科达》,时评文集《与专家对白》(教育卷)。与人合著有《垦区——山东战略区的稳固后方》《印象垦利》《沧海桑田黄河口》等;参编书籍有《教师口才学》《教师口语艺术》《回眸与展望》《山东地域文化通览·东营卷》《东营图志》《黄河口特色旅游文化》《利津文化丛书》《三农之路》等;参与撰稿的书籍有《中国状元全传》《中国宰相全传》等。

2012年3月,被山东省委组织部、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选拔为首批齐鲁文化之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