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网

移风易俗|烟台教师夫妻“家庭式”援藏:精神上契合让婚姻更幸福

10月24日上午,烟台市“讲年代故事 倡婚俗新风”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在芝罘区婚姻登记处举办。在年代婚俗故事分享会环节,三对不同年龄段的嘉宾分享了各自的婚姻故事和婚恋观,其中,教师伉俪周清翱和孔凡红的援藏故事感人至深。

周清翱(中)和孔凡红(右)分享共同奔赴雪域高原的故事。

从海滨城市烟台到雪域高原日喀则,烟台有一对教师伉俪,他们始终如影随形。夫妻二人不仅将讲台搬到了世界屋脊,更是将“家”也搬到了那里,开启了“家庭式”援藏之路。他们就是烟台第十四中学的周清翱老师和烟台芝罘中学的孔凡红老师。结婚17年来,他们既是亲密无间的爱人,又是志同道合的“战友”,一直相互陪伴共同成长。

在周清翱和孔凡红的相识、相知路上,有个绕不开的关键词:援藏。

2001年,当组织号召教师援藏时,23岁的周清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两年后归来,他因工作调动来到烟台第十四中学,和爱人孔凡红相识。援藏的这段经历成了两人初识的“加分项”,在同事们的撮合下,同是学音乐专业的两个人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了解,并于2007年踏入了婚姻的殿堂。

周清翱回忆当年结婚的情景说,“虽然我来自农村,她是芝罘城区人,但我们两边父母都很开明,没什么门第观念,也没要啥彩礼、搞什么仪式,我们举行了神圣而简约的婚礼,自此便开启了柴米油盐的生活。”

2016年,中央作出了“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的战略部署,周清翱再次主动请缨奔赴高原。这一年,周清翱已经38岁,是妻子的支持给了他义无反顾的勇气。“相比于门当户对,我觉得两个人的价值观、生活习惯、情感沟通等方面的一致性更为重要。”孔凡红说,爱人连续两次援藏,对她的触动很大。作为一名教师,她也想为学生们多做点事,日喀则为她提供了实现她教育理想的机会。

2018年8月,当周清翱下定决心要开启自己的第三次援藏工作时,孔凡红毅然决定与爱人同行。不过,这一次她不是一个人。为了全身心投入到援藏工作之中,在充分征求了女儿的意见后,他们决心进行“家庭式”援藏。

周清翱(左)、孔凡红(右)和女儿在日喀则的合影。

由于高原特殊的气候条件,孔凡红和女儿初到西藏就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口唇开裂、流鼻血、皮肤瘙痒成为母女二人的常态,而因缺氧引起的头痛、失眠等一系列的高原反应,让母女俩痛苦不堪。“高原缺氧对孩子的身体发育也产生了影响,在西藏的四年,孩子的身高、体重都和原来的同学有了明显的差距。”孔凡红说。但面对一个接一个的困难,周清翱和孔凡红没有退缩,他们一路相互扶、迎难而上,并肩奋战在教育一线。

“‘家庭式’援藏的经历,是我们共同拥有的宝贵回忆,也是我们家独有的财富。”周清翱说,远离家乡和熟悉的环境,这种相知相守的情感是无可替代的。在他看来,婚姻的本质是两个人的相互理解和扶持,只有在精神层面上达到高度契合,婚姻关系才能更加稳固和幸福。

“讲年代故事 倡婚俗新风”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由中共烟台市委宣传部、中共烟台市委社会工作部、烟台市民政局主办,烟台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烟台融媒中心承办,中共芝罘区委宣传部、中共芝罘区委社会工作部、芝罘区民政局、凤凰台街道办事处协办。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 孙淑玉 吕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