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网

传承济南文脉,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为文旅业注入新动能

文化文脉是一个城市记忆的延续。只有保护好文化脉络,才能留住城市的根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济南的许多文化、历史、自然资源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传承济南文化遗产,不仅要保护和传承济南独特的历史文化,还要充分利用旅游资源,让文化旅游成为可感知、可体验的过程。

随着人们的旅游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以往“吃、住、行、购、娱”的旅游模式转变为追求更多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 旅游”模式;从几十年前“一游”的“到此一游”模式,如今已掀起一股“触及灵魂”的深度文化体验热潮。青山秀水与特色文化的深度融合,文化旅游的表象与内涵并存,正在给市民带来“灵魂打卡”式的游玩体验,也为文化旅游提供了新机遇、新动能。全市文化旅游产业。

名人文化变“软实力”为“硬支撑”

碧水青山、白墙黑瓦、清澈泉水、婀娜翠柳……千百年来,济南的秀美山水孕育出了群星般的仁人志士。秦琼、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老舍……无数济南名人及其作品,早已积淀在源远流长的泉城文化符号和中华文化瑰宝中。行走在泉城,处处可见历史文化的印记。趵突泉、大明湖、白脉泉、五龙潭、千佛山,这些景点都可以在古人的诗词中看到。

一千多年前,诗人杜甫在大明湖历下亭赋诗:“东扇驻寨盖,北珠绿莲围。此临海亭古,济南名人很多……”一句“济南名人很多”成为济南一张耀眼的名片。

近年来,济南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多次将“名人文化”的探索和推广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济南提出探索弘扬泉水文化、名人文化等特色文化,擦亮城市文化品牌。 2021年,再次提出深度开发泉水文化、名人文化、诗歌文化等特色资源。

特别是近年来,济南大力打造“二安”文化,逐步形成日趋完整、丰富、可持续的“二安”文化产业链。 “二安”一直是泉城文艺创作的重要题材。 2004年、2008年济南京剧院创作并上演的京剧《李清照》、《辛弃疾》分别荣获第四届中国京剧节二等奖、第五届中国京剧节一等奖。

一个人可以放火一座城,可见名人带来的文化力量。名人资源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标志。名人与名城共赢。历史文化名城要做好名人资源的系统梳理、挖掘、解读,做好名人资源的“增量”。

谈及济南名人,山东国信国际旅行社董事长张小果表示,有“多少诗人居住,泉城自古就是诗城”之说。它们不仅为济南的山水增添了色彩,也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张小果建议,在旅游业态打造方面,应融合人工智能、数字化以及AI、VR等现代技术,增强游客参与度。济南名人展览馆、名人文化街区、名人文化公园、名人文化节,可打造名人主题旅游线路,开发名人创意产品,策划情景表演,创新讲述名人故事。

“济南有很多名人,比如大顺、邹岩、张养浩等。文化IP的开发和输出要遵循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在规律,让每个文化IP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渠道。”和表达能力。”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长任晓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济南将围绕二安、老舍、老残等具有文化潜力的名人,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老残传》等经典作品《游记》和《济南的冬天》也是我们文化深度发展的新方向。

不少专家建议,名人文化应该得到很好的保护、挖掘和弘扬。目前,全市约有15处名人故居被列为文保单位。这些故居基本上可以在保护好的基础上得到保留并进一步活化利用。一些历史建筑可以用来建造名人博物馆或展览馆。 。同时,深入挖掘名人事迹,实现珠联成链,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讲述名人好故事;还可以按照教材游览古城,创作一些高质量的研究课程。

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

济南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说起济南的红色革命遗址,很多济南市民都能轻易找到,比如解放阁、狼猫山、猫岭山、大风山……济南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也是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荟萃的地方。风景汇聚。

济南解放纪念馆是山东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坐落在著名的解放阁内。 2014年,济南解放纪念馆全面升级改造,更新展厅硬件设施,并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大量历史资料,增加展览内容。

位于英雄山的济南战役纪念馆于2001年落成,由展厅和全景画廊组成,生动详细地记录了济南战役的全过程。全景画廊让游客沉浸在血与火的历史之中。

济南战役山东兵团指挥所纪念馆位于中工街西南约5公里处的尹家店村“翠文堂”。 2013年10月10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革命遗址不仅展示了济南的辉煌历史,也为济南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近年来,我市聚焦旅游市场新增长点,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通过生动有趣的展示方式和体验模式,让游客近距离感受泉城的红色历史。去年,山东省推出了100条红色旅游线路。这100条线路精选了全省16个市的红色旅游景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体验项目、红色旅游景区。纪念品等,涵盖多类文化旅游元素,精选济南市多个景区。

“红色旅游”不仅是一种旅游产品,更是一项能够在革命历史与普通百姓之间形成最佳“共鸣”的文化工程。要注重讲好红色故事。如果红色故事讲得好、有意义、有吸引力,甚至成为红色经典,“红色旅游”就会蓬勃发展,从而凸显一个城市的革命传统和“红色气质”,成为济南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

“济南红色资源丰富,但资源丰富并不意味着产品体系完整、产品丰富。”有专家表示,发展“红色旅游”,要突出“红色”主题,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使“红色旅游”的产品开发和服务能够跟上社会需求。

近年来,该市统筹推进革命文物资源调查、研究、申报、鉴定工作,打造了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展览展示、服务开发的完整链条。深入开展革命文物普查,摸清革命文物保护基本情况,公布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宣布中共山东省工委旧址等5处具有突出价值和意义的革命文物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确保该保护的都得到保存;对馆藏4000余件(套)革命文物一一建立了文物档案。这些保护完好的革命文物,有望为激活济南红色旅游市场起到助推器作用。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打造红色主题景区外,下一步济南市还将发挥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包括将红色戏剧引入景区,在公共文化场所建立红色文化体验。专区、红色主题沉浸式体验作品创作布置等,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育人育人的社会价值。

乡村文化提升乡村旅游“内生动力”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乡村文化建设也是“文化济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窗即见绿意,出门即是风景,一年四季鲜花盛开,激发了人们对自然、健康的需求。田园生活场景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理想。然而,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只是美丽乡村的起点。要脱离“景点体验”传统模式,围绕“全域旅游”、“创意旅游”等新业态精心打造“文化 ”综合体,形成美丽乡村。各户布局精美,一景一线一景。

过去,旅行就是游览景点、打卡。如今,旅行更多的是体验不同的休闲时光。民宿无疑成为连接当地风土人情的最佳载体。章丘区狮子口村有近百座石屋,已有一百年的历史。以二十四节气命名的精品民宿,通过深挖当地文化,保留原汁原味的乡村风貌,让人感受到“外简内美”的当地生活。通过打造涵盖食、住、创、娱、农、学、养七大要素的田园生活审美情结,倡导农耕、读书、田园、静谧、自然的田园生活,每个节日都是美好的。 a “房间很难找。”长清区马涛村依托良好的山、水、空气的自然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所建的民宿也尽可能保留了原生态的风貌,每年都吸引着大批市民和游客。游客体验如诗如画的生态美景,参与充满当地魅力的民俗活动。

近年来,济南不断加强乡村旅游资源整合,摆脱了过去以观光采摘为主、业态单一的乡村旅游模式。大力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民宿、房车露营地等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力推动了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各区县积极挖掘当地民俗文化、农业生产、手工艺、体育、生态环境等多种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 ”产品,推出一批景区为主、田园观光、休闲度假的旅游项目。度假、休闲运动产品。养生型、古镇古村落型、农耕民俗体验型等乡村旅游产品,打造差异化特色,满足游客不断变化的需求。

章丘区“七彩山村”乡村旅游发展以来,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前来,提高了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农民种植的柿子、核桃、山楂等当地特产都可以在家门口出售。出去。其经营者告诉记者,章丘“七彩山村”主要包括十八盘村、东车巷村、西柴西村、西里湖村、小石屋村、黄沙埠村六个山村,以发展乡村休闲度假和养生健身为主题,并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全面打造特色度假区。 “下一步,‘七彩山村’将继续发挥各村特色,走‘旅游 扶贫’之路,丰富乡村旅游产业,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

每年四月底五月初,平阴方莱玫瑰乡,色彩鲜艳的玫瑰争奇斗艳。再加上绿水青山,就像一幅生动芬芳的画卷缓缓展开。为了增强游客的体验感,景区使出了不少“招数”。除了欣赏各色玫瑰花外,还可以通过乡村民俗体验、玫瑰花糕制作、艺术插花沙龙等活动,增强参与感、互动感、融入感。 。今年五一假期的玫瑰音乐节点燃了游客的热情。

近年来,全市各区县乡村利用农耕文化推出踏青赏花文化旅游节、西瓜文化旅游节、柿子采摘文化旅游节。借助民俗文化,推出秧歌文化旅游节、三德扇装扮等旅游节庆活动,旅游节庆内容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内涵增强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业内人士表示,乡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不仅可以提供独特的休闲度假体验,还可以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平台。重要的是记住怀旧之情。

“文化与旅游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多发展思路。”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旅游发展要继续突出地域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深化“一村一品”、“一村一品”理念。 “风景”、“一村一韵”,凸显地方特色文化,是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思路。

如今,旅游越来越注重文化因素。当文化与旅游结合时,旅游才能更具体验性。比如非遗体验、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都可以传承文化。在传承文化文脉方面,要对济南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做好文化解读,将文化转化为可体验的东西。充分挖掘整理传统文化,将其转化为产品,让文化更加生动,让旅游更加有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