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关山森林公园门票
平定关山森林公园
平定关山森林公园门票价格:门票10元
开放时间:待定
询问电话/地址: 0353-
平定关山森林公园旅游攻略:阳泉市位于太原、石家庄中点,两地相距110公里,距首都北京390公里,距天津港550公里。铁路纵横交错,石太电气化铁路东西贯穿市内,阳涉、阳盂铁路纵贯南北,在建的神黄铁路也穿过市内。阳泉市已成为联通京、津、唐、豫、冀、晋的铁路枢纽,年货运量达2500万吨,客运量达195万人次。另有专用线24条,配线77条。公路四通八达,307国道、207国道、过阳泉的太旧高速公路在市内交汇。西至太原仅需1小时,东至100公里外的北京仅需21小时,市内设有多家民航售票处,购票、送票十分便捷。市客运枢纽目前有开往北京、石家庄、呼和浩特、包头等地的省际客运线路,以及开往太原、大同、新州等省辖市及市内县的多条省内客运线路。
平定关山森林公园简介:关山虽不大,但在晋东颇有名气。此山位于平定县城西南约5公里处,因山形秀丽挺拔,形似皇冠而得名。关山最早闻名于唐宋时期,元代以后名气渐盛,为世人所瞩目。究其原因,是因为元明时期平定府涌现出两位著名的人才,一位是元代国史馆巡抚、翰林院编修、中书省左相、监察御史,参与修撰辽、金、宋史的吕思成;另一位就是明代任礼部、军务、吏部三部尚书、太常寺侍郎的乔羽。历史上关山有数十处景点,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关山书院、夫子洞、仰止亭等,它们都与吕思成、乔羽二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在尚可见的关山书院,是明清时期多次整修而成,坐东坐西,背山面谷,内外院落多为石砌窑洞建筑。虽然洞面铺青砖,洞顶为仿木结构,但古今人们仍以洞命名,如冲古洞、无量洞等。相传此书院是吕思成及其祖父三代读书的地方。当地旧方志记载,关山书院原名关山精舍。兴盛时,书院内建有颜居殿,殿内塑有孔子像,并供奉颜回、曾参像。当时书院藏书达万余卷,政府还设置专人管理。关山书院内尚存明清时期的碑石多处,如王藻《关山名院》诗碑、陈凤武《访关山书院》诗碑、孙愚之《刘玄妙塔藏》石刻五言诗、乔羽《雪访左成鲁公书院旧址》诗碑、白锦《新建高陵书院记》石碑、傅梅《访关山书院》石刻五言诗等。其中,乔羽诗碑最受后人推崇。
乔羽诗云:“高山峻岭出雪来,冠峰远在白云间。松树蜿蜒出厚地,花香散落天际。欲寻险处旁僻静洞府,复回峰顶读书。素来仰慕土圣人之精神,不留其踪迹,忧其荒草。”这首诗抒情写景,字句虽静,却发自肺腑,是诗人真情流露,是一首写诗人真情流露的诗。乔羽在诗中写道:“巍峨的山峦从雪中走出,冠峰在远处的白云中。松树从厚地中蜿蜒而出,花儿在天空中散落。我欲寻幽洞旁险处,欲归峰上读书。我一向仰慕土圣人的精神,不愿留下他的踪迹,也不愿为荒草烦恼。”这首诗抒情写景,虽然措辞安静,却发自内心,是诗人的真情流露。乔羽在其诗中写道:“巍峨群山丘陵出雪来,冠山远在白云间。”《明史》对他的传记说他“大有诗文,通篆甲骨文,喜山川,曾登太华峰”。可见他也是和元好问一样“爱山入骨”的山川才子。史载乔羽本是东平(今昔阳县)洪水村人,洪水村到平定关山约有五十公里,这对于五百年前的古人来说是一段很长的路程。但据说乔羽少年时也在关山书院读书,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关山的书法在当时当地有多么的出名。再看乔羽这位古人与关山的关系,最有趣又让人吃惊的是一则感人的故事,叫做“乔尚书关山爱上狐仙”。据说乔宇在关山刻苦读书,有一天把狐仙搬进了山里。于是狐仙就化作美人,夜夜在寒窗孤灯下陪伴乔宇。不料乔宇的老师看穿了此事,设计让狐仙露出真面目,丢了性命。乔宇毕竟不同于一般的书生,据知他在朝中做了高官之后,还是感激狐仙的宠爱,竟然回到关山,在紫福寺后的狐仙墓前立了一块墓碑,上面写着“乔宇原配狐仙之墓”。这个故事虽然有些邪异,但却和《聊斋志异》里的事物一样生动、美好,因此也成为了关山长期保留下来的景观。
古关山风景中有两个“多”,一是造型苍劲的古松,二是雅致隽永的摩崖石刻。明代诗人苗帆的《关山古松》诗中有这样优美的句子:“关山巅云雾缭绕,数古松五百株。风吹涛声如雷,雨来鳞爪欲冲天。”到清末,方志中可见的关山名松已大为减少,但仍有130株尚存。如今关山古松已不多,偶尔在岩头寺后、院内亭边可见。每一株历经沧桑的古松,都有自己的来历和故事。例如关山北坡山头有一对“相思松”,这对“相思松”给后人流传了一段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关山上的摩崖石刻大多集中在关山书院、孔子洞、仰止阁等处,与古人读书立志、以学报国等题材紧密相关。例如《坐云图》、《仰止对真》、《状元图》、《敬秀图》、《心木海然图》、《雁池图》等,大多为当时名人题写。其中,最引人瞩目、最深刻的是清初爱国哲学家傅山先生在紫府寺西南鱼塘边岩石上用篆书书写的“凤州飘音”摩崖石刻(太原道注:有关傅山,请查阅本站山西名人)。这里的“凤州”无疑是指西周将都城由齐邑迁到凤邑(在今陕西长安县境内);至于“飘音”的典故,则见于《论语》一书,即所谓“一碗饭一瓢饮”,书中原讲的是孔子弟子颜回家境贫寒,饮食极其简朴。这里,傅山先生题写了关山对联“凤舟”、“飘银”,有欲成大事者,先有吃苦耐劳之志的隐喻,其深刻寓意激励着关山学子。
还有一种解释,就是傅山先生用“饮水葫芦在凤州”来形容水源,意思是水源虽小,却往往能汇聚成江河。这句话用在关山,显然是在告诉人们,不要小看关山书院,因为这里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是为国效力的伟人。平定关山书香四溢,从元代到清代,多少文人墨客在它的怀抱里留下足迹。本世纪初,又有一位著名的女作家石评梅从关山走出(太原路注:有关石评梅,请参考本站晋阳书屋风流才女石评梅传)。在石评梅女士的众多作品中,有一篇短篇小说叫《红鬃马》,故事背景就在她的家乡关山。小说中有一些细腻的描写:“……走过石牌坊,便到了寺前。匾额上写着‘紫福寺’。旁边有一池清泉,潭水清澈,潭底可见。岩石上,傅青手书‘凤州飘吟’四个大字。潭边有一棵古松,根根交错,滴水不已。松树下,爬满许多爬山虎。过了寺,过一座小桥,便到了槐荫书院。因久无人修缮,已成废墟。荆棘丛中,有一块石碑。父亲叹息着告诉我,这是他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再爬上一层山,到山顶,便到了我们居住的关山书院……”正如傅山先生的儿子傅梅在一首刻在关山上的五言诗中所吟唱的:但破败的石头,依然风韵犹存。风雨正气,烟雨意气风发。关山石犹清秀,关山松林犹刚健;残垣断壁或许只是历史的面貌,但关山留给后人的,却是风雨无法摧残,烟雨无法迷惑的千年书香。关山的书香,必定会让后人在此驻足沉思,或如当年平梅女士一样,在关山小住几日,感受关山怡人的书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