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记者沉琳分享联盟桐庐雷艳芳菲
18分钟,这是从杭州市区坐高铁到桐庐的所需时间。有乘客感叹,杭州与桐庐之间的距离太长,“打个盹儿就误了站”。
桐庐,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是杭州都市圈的“网红县”,拥有“中国最美县城”、“中国民营快递之乡”、“中国最具幸福感县城”等称号地级市”等,也是杭州都市圈唯一一个市区外的县,堪称接轨杭州的“桥头堡”。2022年,桐庐将迎来“双高时代”。杭州“两高一高铁枢纽”建设、“两杭一体化”建设将迈上新阶段。
桐庐人民期盼的,是8月底杭温高铁通车后,桐庐将拥有杭黄线、沪杭线、杭甬线三条铁路干线。届时,列车开行频率将大幅增加,“18分钟”带来的城市一体化、通勤、公共交通和普速列车服务效应将更加显著。
随着交通优势不断释放,动车组列车的快速运行带来新的出行机遇。然而,桐庐要想担当起杭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单靠交通优势显然是不够的。如何才能桐庐如何抓住机遇,把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新机遇
“中国最美县城”“浙江第一区”,一条高铁让余杭、桐庐成了“亲戚”。
一个多月前,杭温高铁进入联调联试阶段,桐庐县党政代表团莅临余杭区,正式提出“18分钟实现杭州、廊坊两地一体化”的设想。余杭区委主要领导用“亲戚”二字形容两地友谊,堪称“天作之合”。
“两地距离缩短到18分钟。”结束考察后,桐庐县党政代表团乘坐城际列车从杭州西站前往桐庐东站,飞驰中感受到了“身处同一城市”。
杭州与城区的融合,说到底就是同城效应。随着高铁通勤的不断推进,主城区与郊区的界限已经变得模糊。18分钟,就能从主城区到桐庐,随心所欲地去一趟。
连接走廊对接了杭州西部科技创新走廊和东部智能制造走廊的资源,连接走廊意味着对接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资源,为桐庐强链、补链、促转型注入强劲动力。链延伸。
桐庐为何在此时提出新一轮计划?
在桐庐干部眼中,高铁带来的同城效应已成趋势。前不久,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开通,“轨道上的长三角”已浙江省“一带一路”建设迈出重要一步;杭州第五个高铁枢纽钱塘站即将投入使用;杭温高铁开通后,桐庐将成为义乌、温州前往杭州的“第一站”,并将像杭州的“南码头”一样,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将更加明显。
这是对时间、地点和人的考虑。
时间
当前,国内大循环和全国统一市场建设持续推进,2022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意见》 ,明确县城在新型城镇化中的重要地位,分类引导县城发展方向。
其中,对桐庐等大城市周边县区,支持其融入周边大城市,主动承接人口、产业、功能转移,加强快速交通联系,打造通勤便利的卫星县,与周边大城市功能、产业配套互补,将为桐庐带来诸多政策机遇。
地理优势
两个地区之间的融合程度往往与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成反比”,距离越短,融合程度越高。
从320国道时代的2小时,到杭钱高速时代的40分钟,再到杭黄高铁时代的30分钟,桐庐与杭州的时空距离已不断缩短。2022年,合杭高铁沪杭段开通后,桐庐至杭州时间将缩短至18分钟。
如今,随着杭温高铁开通在即,每天发车班次将由原来的20多趟增至40多趟,桐庐具备了成为“西进南出”枢纽节点的空间和时间优势。 ”大走廊的必经之路,同时,桐庐作为杭州都市圈和金义都市圈节点县的区位优势,使桐庐能够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参与区域产业分工。
人与人和谐相处
每逢节假日来临,在未来科技城上班的陈磊就会担心买不到票。作为一名旅游爱好者,沪杭线开通后,他把桐庐所有景点都玩遍了。得知杭温高铁即将开通,陈雷之前的担心烟消云散。“希望这条高铁能多开几趟车,这样我就能在青山绿水间待上两天了。”周末来这里,感受‘桐庐味道’。”
生活节奏慢、生态环境优美、物价相对较低……在这个“小而美”的县城里,有年轻人追求的“放松”。在桐庐官员看来,桐庐的生态文化旅游优势与大走廊主要群体的休闲旅游、宜居需求高度契合,将为桐庐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
优选地
时空距离缩短、区位优势凸显、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根据以往的发展经验,高铁带来的交通优势,将为大城市周边城市带来发展机遇。扩大产业溢出效应,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以深圳为例,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4年6月,深圳企业在市外设立的子公司或关联公司达3.9万家,仅东莞就承接了深圳产业转移企业9000多家。
桐庐谋划“接轨杭州、接轨走廊”,产业是关键环节。桐庐在提出“18分钟接轨杭州、接轨走廊”设想时,提出要更好承接外溢效应余杭的效果。
桐庐缘何成为“首区”溢出项目的“首选地”?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回顾一下桐庐的历史,桐庐曾经尝到过利用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甜头。
以视觉智能产业为例,2015年,杭州海康威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桐庐制造基地建成投产,随后5年,励德通信、海康威视等20家数字安防产业链支撑企业相继落地。元展电子相继在桐庐扎根,目前桐庐视觉智能产业营收已突破百亿元。
磁性材料行业亦是如此。2004年,磁性材料龙头企业杭州智建控股落户桐庐,随后成立子公司象限科技。如今象限科技已成为浙江磁性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桐庐县。目前,桐庐经济开发区已聚集磁性材料企业2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家,亿元以上企业5家,产值连续5年保持30%以上的增幅。
此外,在产业协作方面,桐庐与大走廊也有契合之处。
桐庐正向“新”迈进,如今,以视觉智能、磁性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快递物流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赛道,已逐渐更新桐庐在人们心中的“个性”,而这仅仅建立在针织、制笔两大传统产业。
目前,海康威视机器人智能制造(桐庐)基地项目、吉利动力电池项目、三诺电子长三角总部、环球新材料国际亚太区总部等项目正加快建设……
桐庐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桐庐工业高质量发展打开了一些局面,积极布局新兴产业,融入杭州五大产业生态,产业基础雄厚及未来产业发展定位与大走廊“123X”产业体系相契合,并能更充分对接杭州西部科技创新走廊、东部智能制造走廊的资源。
“杭州一体化、两城互联”不是简单地拿来主义,而是要优势互补。
桐庐缺什么?缺高水平的科技创新资源,特别是创新人才。大走廊作为全省创新策源地,集聚了全省高端科技创新资源。
与此同时,桐庐官员在走访中发现,大走廊也面临发展空间受限、产业空间价格高等瓶颈。“一些实验室等科研机构正在积极寻找可扩展的产业空间,比如之江实验室的“德清AI莫干山基地。”桐庐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桐庐存量土地空间发展潜力大,成本相对较低,与大走廊形成产业要素互补。
增长极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产业要素自由流动并非易事,高铁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被“抽离”的风险。
以沪杭高铁为例,高铁开通后,嘉兴地区劳动力的就业率有所下降,原因之一就是劳动力向上海、杭州转移。
桐庐该如何打破僵局?
目前,桐庐已成立常态化推进“接轨杭州、对接走廊”专项小组,不断强化对接杭州的“桥头堡”作用,进一步带动人流、商流、物流向西流动,最大化发挥“18分钟”同城效应,打造杭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高铁的开通,将给沿线城市带来均等的发展机遇,桐庐要想抢占先机,必须进一步构建立体交通网络。
对外,桐庐积极对接上海铁路局、杭州站,在列车安排、票务系统优化、通勤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出行方案;对内,完善周边地区路网交通、基础设施等建设。完善高铁站点建设,加快公共交通枢纽建设,推广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打通两地交通“最后一公里”。
在产业联动方面,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桐庐梳理“三通一送”产业资源,积极谋划低空经济产业、科技人才聚集区、干部交流机制等,开展“走进国企、走进企业”等活动。开展“走进桐庐”“走访名人故里快递”等活动,加快培育优质新生产力。
拓展文化旅游领域,深化铁路与旅游融合发展,激活影视、文化旅游等新交通。
前不久,桐庐与华策集团合作打造中国桐庐富春江影视产业教育示范区,志在成为世界级影视文化旅游目的地。电视剧《恰好》热播,带动电影拍摄地桐庐“火”起来,桐庐还在探索开通旅游专列,开发“高铁票 景区”专线产品,吸引高铁沿线客流。
桐庐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桐庐要借势而上,在产业发展、文化旅游拓展、桐庐品牌打造、城市能级提升等方面下功夫,助力桐庐县实现跨越式发展。桐庐县域经济跃升至城市经济、中部经济的更高水平,打造杭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然而,如果从目前杭州整体产业发展态势来看,桐庐此次新一轮规划的意义绝不止于提升当地的发展优势。
总体来看,都市圈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格局,将有利于各类生产要素在区域间逐步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为全国统一市场的建设提供生动注脚。
大市、强县只有直面考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内生动力,才能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