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长山岛位于辽东半岛东南部、长山群岛北部,为辽宁省长海县政府所在地,陆地面积31.7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4.4公里,海域面积651.5平方公里。大长山岛因岛长而多山而得名。岛上海岸线曲折,海湾连绵,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众多,还有无数奇妙的传说。
大长山,位于国家海岛森林公园长山群岛内,是长海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依山傍海,景色独特,也是长山群岛重要的旅游风景区之一。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北方小岛,到拥有“天然鱼仓”美誉的旅游胜地,改革开放40年,也是大长山岛人民艰苦创业、多面发展的40年。
长山大桥是一座连接大长山岛和小长山岛的跨海大桥。
大长山岛景色。
渔业资源丰富的岛屿开启开发之旅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大长山岛比较晚,没有重工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起步较晚,大长山岛的发展稍显滞后。直到2009年,长山群岛作为海洋生态经济区被国家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为重点支持区域,长山群岛才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如何在狭长多山的长山岛充分利用海洋渔业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抓手。
肥美的海参、扇贝等海洋生物是大长山岛引以为傲的优质特产,但传统海洋养殖无序发展,造成海水水质恶化、溶氧率降低、养殖产品成活率较低,传统渔业一旦饱和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必然难以为继。痛定思痛,谋求转型。大长山岛将目光转向海洋牧场建设,对海洋养殖和生态修复更有长远和系统优势。
五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长山以推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养殖品种更新,不断优化养殖结构。稳步发展深水海洋资源,在巩固扇贝规模优势的基础上,重点实施参、鲍、鱼、藻“四个大”项目,基本形成多品种、多形式的健康养殖模式。全岛渔业经济开始由单一、粗放、封闭型向综合、集约、开放型转变。
“2017年海参销量供不应求,鲜食海参价格达到每公斤260至300元,销量比2016年增加了10多万公斤!”大连永建海洋生物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永建自豪地说,公司的产品得到了广泛认可。
通过建设海洋牧场、布设新型人工生态环保鱼礁,结合增殖放流、资源环境监测、巡护措施,大长山岛形成了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复合型渔业模式,优良品种产业转化取得新成果,鲍鱼南北调养、海参自然生态育苗等养殖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为当地民营企业发展带来新活力。
快速发展的“蓝色经济”给大长山带来了繁荣,岛上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加快。近年来,大长山岛港口码头功能不断完善,航空航线方便快捷,公路遍布村镇,逐步形成了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2014年顺利通过验收的长山大桥连接了大、小长山岛,有效整合了长海县40%的陆地面积,使近70%的人口能够共享县镇区域的商业、教育、卫生、医疗资源和港口、道路、机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果。
“大桥修建前,我的扇贝只能通过船运,每天只有一艘船,载货量有限,如果遇到大雾大风,通航受阻,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扇贝搁浅。现在,我可以随心所欲地运出扇贝,一点也不耽误,新鲜度有保证,市场价格也涨了!”说起大桥通车带来的变化,小长山乡英街村扇贝养殖大户王兆军不禁感到高兴。
生态岛实现人与海和谐相处
从海的对岸望去大长山岛,群山重重,沟壑纵横,海岸线蜿蜒曲折,碧波荡漾。大自然在给大长山岛带来宝贵海洋资源的同时,也赋予了大长山人保护岛屿生态、合理利用海岸资源的责任和义务。
2010年4月,大连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大连长山群岛旅游避暑度假区。长海县确立了“生态立县”战略,开始动员全县开展岛屿生态修复,向着建设绿色、低碳、美丽海岛的目标迈进。大长山岛结合海岛实际,以生态修复、形态恢复、基础设施完善、垃圾污水处理、可再生能源利用、海岛自然风貌维护为重点,实施“生态质量提升工程”“蓝天碧海工程”“绿山生态工程”,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努力打造“长海国际生态岛”。
大长山岛一系列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如火如荼开展,全镇深入实施垃圾分类减量,设立垃圾分类减量专项资金,对养殖物料乱堆、贝壳乱弃、违法建设等现象进行整治,积极引进推广网具清洗、贝壳粉碎加工技术。
依海而居、爱海而行,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大长山镇在重视陆地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也加大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控制岸线开发利用强度,开展违法用海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入海排污口管理,实施三官庙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
滩涂整治恢复、行洪区和排污区整治、防波堤整治重建、太阳能路灯改造安装、垃圾处理系统治理及配套设施恢复等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明显改善了岛内生态环境质量,降低了生态问题风险,为长海县经济发展扬起了耀眼的绿色风帆。
旅游业为该岛带来独特活力
盛夏时节,记者漫步在大长山岛的“地标”——环岛路。凉爽的海风徐徐吹来,海水浴场在薄雾笼罩下平坦舒展,海水清澈,沙滩洁净。一群群游客在沙滩上嬉戏玩耍,一排排精致典雅的休闲渔船整齐地停泊在岸边。乘快艇、捡贝壳、打沙滩排球,各种海上活动让夏日的海滩热闹非凡。
作为我国北方唯一的多单元岛屿,长山群岛拥有许多独特的自然地貌,新石器时代的“上马石”贝丘遗址、栩栩如生的金蟾沱和鸳鸯沱、世世代代保佑渔民平安、百船和谐的栖香园海神……都为大长山这座海上小城增添了无限魅力。
长海县最初没有旅游业,大长山岛镇杨家村村民每逢夏季自发组织经营渔村屋,淳朴的沿海渔民将自己的房屋、美食分享给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久而久之,就奠定了大长山镇旅游经济的雏形。
通过实施生态修复保护项目,大长山镇成功将宝贵的自然资源转化为旅游发展的独特优势。每年旺季,游客络绎不绝,原本孤立在一角的小岛摇身一变,成为游人如织的旅游胜地。岛上民宿、餐饮、游船项目等产业需求不断扩大,有效推动了海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了渔民生产就业转型、增收致富。
“近年来,我们把岛上海上垂钓、渔业体验、山地休闲运动公园、特色长海渔家、高端休闲民宿等多种形式的第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产品精细化、服务标准化、运营品牌化、产业规模化的要求,形成了以环线公路为轴线,中部大长山岛旅游核心区、东部观光娱乐体验示范区、西部休闲养生度假示范区为主体,‘三区两岛一线’旅游发展新格局,力争把旅游业打造成当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大长山岛镇渔业农业服务站站长张维嘉告诉记者。
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长山列岛的又一大特色。大长山镇依托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等优势,大力打造休闲体育产业,相继建成房车基地、海上运动基地及户外拓展基地、大长山岛四块石湾健身公园等,打响了以“海”字命名的休闲体育项目“蓝牌”。如今,长海海钓品牌已成为东北地区海钓游客的首选,长山列岛也成为国际海钓比赛的指定钓区。
连续多年,长山群岛举办了马拉松赛、海岛自行车赛、山地马拉松、国际海钓锦标赛、动力伞跨海挑战赛等一系列特色赛事,岛上清新的空气、海天一色的美景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多万名选手参赛,极大地提升了长山群岛的旅游特色和体育休闲产业的整体形象。
在新型渔业、生态治理修复、休闲旅游三大支柱支撑下,大长山岛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面貌日新月异,以独特的离岛风情,不断向着建设“国际生态岛”的目标迈进。
(中国海洋报 于燕妮)
【】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