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网

深入田间地头,调研现代农业

2024年7月22日到25日,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植梦乡村”暑期实践团队前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张集镇,围绕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这一主题展开了一系列调研与实践活动。此次实践旨在通过田野调研,深入了解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体验农业机械化的实际应用,并感受乡村在新技术与新政策助力下的变革与进步。

实践活动的第一站,团队来到了张集镇政府,采访农业部门负责人王主任,了解张集镇农业现状。据王主任介绍,近年来,张集镇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土地集约化和机械化,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如今全镇已实现全面机械化,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联合收割机和无人机等农业机械。政府通过土地承包与托管的方式,将零散的土地集中管理,以提高机械化作业的效率。此外,政府还为购买农业机械设备提供补贴,并组织定期培训,以提升农民的机械操作技能,培养出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

“我们现在可都是‘新农人’!”在提及如今农民掌握种植技术的情况时,王主任露出自豪的笑容。传统意义上的农人是指以农业为生的人,而如今的“新农人”主动学习新技能,积极拥抱新事物,根植于乡村又具备新理念、新技术。政府培育“新农人”使其成为“兴农人”,实现提高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与作业效率,保障农作物质量,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扩宽致富渠道。

随后,团队在王主任的带领下,前往张集镇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参观张集镇的农田分布情况。听着王主任生动而又具体的介绍,看着眼前一片绿色的农田分布图,团队成员为接下来深入田野的行程不禁充满期待。

实践团队接着前往张集镇的一家农家乐“苏源农业”,农家乐老板热情地接待了团队,并详细介绍了其农家乐的经营模式。与传统的单一农业生产不同,该农家乐经营范围涵盖采摘、垂钓和餐饮,形成了一体化的休闲农业模式。

“这是今年新种的猕猴桃,你们看,我们现在要把它架在这个铁丝上,它们就会顺着这个爬。”农家乐店主刘华铃一边带领团队成员在玉米与猕猴桃交错种植的田地上走,一边指着还未生长起来的猕猴桃介绍。刘华铃介绍了葡萄、玉米等作物的品种和种植情况,并提到该农家乐还开辟了一片实验田,用于尝试种植不同品种的农作物,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与卖出更好的农产品。

在行进途中,务农人员正在使用打草机进行除草以种植其他作物。农家乐店主介绍,在日常的种植中,一方面是注重原生态、“零农药”,种植健康的好产品;另一方面是使用像打草机之类的农业机械,辅助进行种植,节约人力而又提高效率。

随着农文旅融合的推进,张集镇正在逐步形成“农业 旅游”的产业模式,这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多样化的收入渠道,也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在当地农民的带领下,实践团队走进了张集镇的田野,广袤的稻田被小路、杨树、散落的小池塘和小片的大豆地切割。团队成员们跟随农民的脚步,观察水稻和大豆的生长情况。在葱绿之中,水稻的稻穗、大豆的豆荚屹然出现,联想到日常餐桌上它们的模样,团队成员更加仔细地凑近观察,请教相关知识。

在看到三轮车里的传统农业器具时,团队成员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农民先是示范了如何利用喷雾器打农药,说明一些注意事项。在高温与烈日之下,团队成员背着水箱,摇摇晃晃地行走在田埂上,满头大汗。出于安全考虑,水箱里没有放入药剂。烈日、高温、沉重的水箱、难闻的药剂、户外的蚊虫……团队成员无一不感叹艰辛。接着,团队成员在农民的引导下使用镰刀、铁锨等农具进行实践操作。

在体验完传统农具后,团队成员跟随农民进村参观如今他们使用的农业机械。进入村子,先是几辆停靠在种藕池塘边的挖掘机,用于挖淤泥和辅助收藕。在一家农户门口,团队成员见到了联合收割机,认真听着农民讲解使用情景。到达村里的大队,当地农民向团队成员介绍停放在这里的机器:“这是我们的新机子,用来喷洒农药。你们看,这里的机械臂展开就可以大规模地喷洒。现在我们也使用无人机打农药。”看着眼前的机器,再回忆起当时亲自体验人工背着沉重的水箱喷洒农药,团队成员真切地感受到,机械化农业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显著改善了农民的劳动条件。

在本次实践调研中,苏州大学“植梦乡村”团队通过实地走访与亲身体验,深入了解了张集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实践成果。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到农文旅融合的发展,张集镇通过科技与政策的结合,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了解到现代农业的发展成就,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思考乡村未来的契机。

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更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机遇。相信随着科技的进一步普及和新农人队伍的壮大,张集镇乃至全国的乡村地区都将在未来迈向更高的台阶,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