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什么季节?处暑和出伏的区别是什么?
处暑是秋季。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第二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公历的8月22日至24日之间。这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炎热的夏季即将结束,气温开始逐渐下降,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处暑的“处”字通“出”,意味着“出暑”,即炎热天气即将离去,暑气渐消。
处暑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暑意渐消。雷暴活动不如炎夏那般活跃,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减弱。处暑期间,各地会有一些民俗活动,如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煎药茶、拜土地公等。
处暑不仅是气象意义上的秋天开始,也代表着炎热天气的结束。虽然处暑后大部分地区会逐渐进入秋季天气,但真正进入秋季的区域主要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其他地区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全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处暑和出伏的区别是什么
处暑和出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时间和气象意义。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2个节气。处暑的“处”是指“终止”,顾名思义,处暑意味着炎热的暑天到此为止,是炎热离开的意思,代表着初秋炎热将结束。这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8月下旬到9月上旬之间。处暑的到来,意味着天气开始转向凉爽,夏季的酷热逐渐消退。
出伏则标志着三伏天的结束。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时段。出伏意味着这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已经过去,天气将逐渐变得凉爽。出伏的日期不是固定的,而是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
此外,处暑和出伏的顺序在一年中的时间线上也不是固定的,有时处暑会在出伏之前,有时则会在出伏之后。这取决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出现的时间点。如果处暑在出伏之前,那么这一年中的春秋两季可能会感觉特别短,好像直接跳过了一样;而如果处暑在出伏之后,则可能预示着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责任编辑:于浩淙 zx0176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