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网

链上金融蓬勃发展 下一个颠覆行业的用例是什么?

作者:Mario Laul,Placeholder 研究员 来源:Placeholder 翻译:善欧巴,

去中心化公共区块链网络已经存在了约 15 年,相关的加密资产目前正在经历第四次主要市场周期。这些年来,特别是自 2015 年以太坊推出以来,人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在这些网络上进行理论研究和开发应用程序。虽然在金融用例方面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进展,但其他类型的应用程序却举步维艰,这主要是由于在去中心化以及不同生态系统和标准之间的碎片化所施加的限制下提供可扩展和无缝的用户体验的复杂性。然而,区块链行业内外的最新技术进步不仅使更广泛的应用变得更加可行,

区块链早年的采用是由其核心功能的相当狭隘的定义驱动的:在不依赖传统金融或政府机构等中心化中介机构的情况下实现数字价值的安全发行和跟踪。无论我们谈论的是区块链原生的可替代代币(例如 BTC 和 ETH)、链下资产(例如国家货币和传统证券)的链上表示,还是代表艺术品、游戏内物品或任何其他类型的不可替代代币(NFT)对于数字产品或收藏品,区块链会跟踪这些资产,并允许任何拥有互联网连接的人在全球范围内与它们进行交易,而无需触及集中的金融轨道。鉴于金融部门的规模和重要性,特别是在数字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在这个狭窄的框架内,除了基础资产分类账和维护它们的去中心化网络之外,目前还有五种具有有意义的产品市场契合度的区块链应用程序:用于发行代币的应用程序、用于存储私钥和转移代币(钱包)的应用程序、用于交易的应用程序代币(包括去中心化交易所,又名 DEX)、借贷代币的应用程序,以及使代币相对于传统法定货币(稳定币)具有可预测价值的应用程序。截至撰写本文时,流行的加密货币市场数据聚合器Coingecko列出了 13,000 多种单独的加密资产,总市值约为 2.5 万亿美元,日交易量超过 100 亿美元。其中近一半的价值集中在单一资产 BTC 上,另一半的绝大多数分布在前 500 名资产中。但代币非常长且不断增长的尾部,尤其是在 NFT 也被纳入其中之后,表明了对区块链作为数字资产分类账的需求有多大。

根据最近的估计,全球约有4.2 亿人持有加密代币,尽管其中许多人可能从未或很少与去中心化应用程序进行过交互。领先的硬件钱包制造商 Ledger 报告称,其 Ledger Live 软件每月活跃用户约为150 万,而流行的软件钱包提供商 MetaMask 和 Phantom 分别声称每月活跃用户约为 3000 万和320 万。加上每日 DEX 交易量约为5-100 亿美元,链上借贷市场锁定的资本价值约为30-350 亿美元,以及约 1300 亿美元稳定币的市值,这些数字代表了上述五种应用程序当前的采用水平——相对于传统金融和金融科技来说仍然较低,但仍然很重要。诚然,这些数字应该在最近加密资产价格飙升的背景下看待,但随着区块链通过监管变得越来越合法化(现货比特币 ETF 的批准和欧洲MiCA等量身定制的监管框架就是最近值得注意的例子),它们也可能继续吸引新的资本和用户,特别是在与传统金融资产和机构日益融合的背景下。

但当涉及到可以在通用可编程区块链之上构建的应用程序时,代币、钱包、DEX、借贷和稳定币只是冰山一角。衡量区块链采用情况的一种方法是,将区块链不仅作为增强型资产分类账本,而且作为集中式数据库和网络应用程序平台的更普遍的替代品,从分析中排除这五个应用程序。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最新的加密货币开发者报告,全球开发者人数接近3000 万根据 Electric Capital 的数据,每月活跃开发人员在公共区块链上构建的人数仍然不足 25,000 名,其中只有约 7,000 名全职开发人员。这些数字表明,在吸引开发人员方面,区块链目前远无法与传统软件平台竞争。然而,具有至少 2 年加密货币经验的开发人员数量连续五年增加,该行业拥有多个特定于网络的生态系统,每个生态系统都有 1,000 多名贡献者,并吸引了90B 的风险投资在过去的6-7年里。虽然绝大多数资金确实用于构建底层区块链基础设施和核心去中心化金融(DeFi)服务(新兴链上经济的支柱),但人们对核心应用程序的用例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兴趣效用是非金融的,例如在线身份、游戏、社交网络、供应链、物联网网络和数字治理等。在最成熟和最广泛使用的智能合约区块链背景下,这些类型的应用程序有多成功?

有三个主要指标可以用作特定区块链和应用程序的兴趣程度的代理:每日活跃地址、每日交易和每日支付的费用。解释这些指标的一个重要警告是,它们都可以相对轻松地人为夸大,因此代表了对有机采用的最慷慨的估计。根据链上数据聚合器Artemis 的数据,在过去 12 个月的时间里,有 6 个网络在所有这三个指标中都表现出色(每个网络至少有两项跻身前 6 名):BNB Chain、Ethereum、 NEAR 协议、Polygon (PoS)、Solana 和 TRON 网络。其中四个网络(BNB、以太坊、Polygon、TRON)正在使用以太坊虚拟机的一个版本(EVM),从而受益于 Solidity(专门为 EVM 创建的编程语言)周围的广泛工具和网络效应。NEAR 和 Solana 都有自己的本机执行环境,均主要基于 Rust,尽管更复杂,但与 Solidity 相比,Rust 具有各种性能和安全优势,以及区块链行业之外蓬勃发展的生态系统。

所有六个网络上的链上活动都主要集中在前 20 个应用程序上,除此之外,每日活跃地址(每日活跃用户的夸大代理)会下降到数千甚至数百,具体取决于网络。截至 2024 年 3 月,在典型的一天中,排名前 20 的应用程序占所有三个指标中活动的 70-100%,其中 Tron 和 NEAR 的集中度最高,以太坊和 Polygon 的集中度最低。在所有网络上,前 20 名主要由与代币化、钱包和核心 DeFi 原语(交易、借贷、稳定币)相关的应用程序组成,没有或只有少数应用程序(每个网络 0-4 个)不属于这三个应用程序类别。排除在不同区块链之间转移价值的桥梁和交易 NFT 的市场(这两者都应该包含在资产转移和交换类别中),剩下的少数异常值通常是游戏或社交应用程序。然而,在六分之五的情况下,这些应用程序在整个网络活动中所占的份额较低(在 Polygon 的最佳情况下低于 20%,但通常低于 10%)。唯一的例外是 Near,但它的使用非常集中,只有两个应用程序(Kai-Ching 和 Sweat)约占所有链上活动的 75-80%,并且每日活跃地址超过 1,000 个的应用程序总数不到 10 个。这些应用程序在整个网络活动中所占的份额较低(在 Polygon 的最佳情况下低于 20%,但通常低于 10%)。唯一的例外是 Near,但它的使用非常集中,只有两个应用程序(Kai-Ching 和 Sweat)约占所有链上活动的 75-80%,并且每日活跃地址超过 1,000 个的应用程序总数不到 10 个。这些应用程序在整个网络活动中所占的份额较低(在 Polygon 的最佳情况下低于 20%,但通常低于 10%)。唯一的例外是 Near,但它的使用非常集中,只有两个应用程序(Kai-Ching 和 Sweat)约占所有链上活动的 75-80%,并且每日活跃地址超过 1,000 个的应用程序总数不到 10 个。

所有这些都反映了区块链发展早期的遗产,并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数字资产账本的核心价值主张。对区块链缺乏应用的普遍批评显然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可编程的金融化和代币化价值的安全结算。资产发行、钱包、DEX(或者更广泛的交易所)、借贷协议和稳定币具有如此强大的产品市场契合度,仅仅是因为它们与这一目的密切相关。考虑到这五个区块链相对简单的业务逻辑和强大的正反馈循环,第一代领先的智能合约区块链往往主要由服务于这一狭窄金融用例的应用程序主导,这并不奇怪。

但是,就区块链作为通用应用程序平台的更雄心勃勃的愿景而言,这会将区块链置于何地呢?多年来,加密行业面临的两个最大挑战是(1)扩展区块链(在吞吐量和成本方面),以及(2)在不牺牲底层基础设施的去中心化和安全保证的情况下实现轻松的用户体验。在扩展的背景下,通常会区分更集成和更模块化Solana 通常用作前者的示例,而以太坊及其不断发展的通用和特定于应用程序的第 2 层网络(汇总)生态系统则展示了后者。事实上,这两种方法并不相互排斥,它们之间存在相当大的重叠和异花授粉。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所讨论的应用程序是否需要与其他应用程序共享状态和最大可组合性,或者不关心无缝互操作性,同时从对其治理和经济的完全主权中获得很多收益,两者现在都已得到证明扩展区块链的选项。

在改善区块链应用程序的最终用户体验方面也正在取得重大进展。具体来说,得益于账户抽象、链抽象、证明聚合、轻客户端验证等技术,现在有方法可以安全地清除多年来困扰加密货币的一些主要用户体验障碍:必须存储私人助记词、要求特定于网络的代币来支付交易费用、帐户恢复选项有限以及对第三方数据提供商的过度依赖,特别是在多个独立区块链之间导航的情况下。结合不断增长的去中心化数据存储、可验证的链下计算和其他用于增强链上应用程序功能的后端服务,当前和即将到来的应用程序开发周期将证明区块链是否将发挥其作为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主要作用,或者服务于区块链。作为更通用的东西。鉴于 DeFi 之外的大量用例将受益于更高的弹性和对数据和交易更加以用户为中心的控制,例如在线身份和声誉、出版、游戏、无线和物联网网络 (DePin) 等物理基础设施、去中心化科学(DeSci),并解决日益由人工智能生成的数字内容世界中的真实性问题,后者在理论上始终引人注目。现在它在实践中变得可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